還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訴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他雖然不可能在公司進行傳播,但在關鍵時刻,他會拿出你的秘密作為武器回擊你,使你在競爭中失敗。因為一般說來,個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體麵、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汙點的事情。這個把柄若讓人抓住,你的競爭力就會大大地削弱。
小李是某唱片公司的業務員,他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而且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隻因他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終於沒被重用。
小李和同事小張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他備了一些酒菜約了小張在宿舍裏共飲。兩人酒越喝越多,話也越說越多。酒已微醉的小李向小張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也沒有說過的事。
“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和幾個哥兒們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由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才來到廈門。不管咋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小李來公司3年後,公司根據他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小張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
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小張為業務部副經理,小李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
事後,小李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小張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小張便找到總經理辦公室,向總經理談了小李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難想象,一個曾經犯過法的人,老板怎麼會重用呢?盡管你現在表現得不錯,可曆史上那個汙點是怎麼也不會擦洗幹淨的。
知道真相後,小李又氣又恨又無奈,隻得接受調遣,去了別的不怎麼重要的部門上班。
既然秘密是自己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對同事講。你不講,保住屬於自己的隱私,沒有什麼壞處;如果你講給了別人,情況就不一樣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別人會以此為把柄攻擊你,使你有口難言。
所以說,隻有恰到好處地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才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做到遊刃有餘,而且也不會給自己招來禍端。
追求最理想的說話效果
說話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所以,動口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從哪個角度說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有兩個年輕的修士同時進入一所修道院修道,兩人過去都有抽煙的習慣。
為了能一解煙癮,其中一位去問老院長:“能不能在禱告的時候抽煙?”結果此人被臭罵一頓。
另一個修士問老院長:“可不可以一邊抽煙一邊禱告?”這人居然被院長大大地誇獎一番,稱讚他連抽煙都想到要禱告。
這兩個修士,所做的事是一樣的。隻因說話的角度不同,而招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可見,我們在說話之前,得好好地打打草稿。
另有一個人為了慶祝自己的40歲生日,特別邀請了4個朋友在家中吃飯慶祝。
3個人準時到達了,隻剩一人,不知何故,遲遲沒有來。
這人有些著急,不禁脫口而出:“急死人啦!該來的怎麼還沒來呢?”
其中有一人聽了之後很不高興,對主人說:“你說該來的還沒來,意思就是我們是不該來了,那我告辭了,再見。”說完,就氣衝衝地走了。
一人沒來,另一人又氣走了,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該走的卻走了。”
剩下的兩人,其中有一個生氣地說:“照你這麼講,該走的是我們啦!好,我走。”說完,掉頭就走了。
又把一個人氣走了,主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
最後剩下的這一個朋友交情較深,就勸這人說:“朋友都被你氣走了,你說話應該留意一下。”
這人很無奈地說:“他們全都誤會我了,我根本不是說他們。”
最後這位朋友聽了,再也按捺不住,臉色大變道:“什麼?你不是說他們,那就是說我啦!莫名其妙,有什麼了不起。”說完,鐵青著臉走了。
言者無心,可聽者有意。語言表述不慎,往往引發歧義。因此,我們在說話之前,一定要考慮周全,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會得罪別人。
要動嘴得先看臉
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視自己的麵子,為了麵子,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是個對麵子冷感的人,那麼你必定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是個隻顧自己麵子,卻不顧別人麵子的人,那麼你肯定有一天要吃暗虧。
有位文化界人士,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專業團體的雜誌年終評鑒工作,這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卻是一項難得的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隻參加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有人問他為何年年有此殊榮,他現在退了休,不再參加此項工作後才公開了其中秘訣。
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人留麵子。他說,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而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存在的問題。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而也就因為他顧慮到別人的麵子,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各雜誌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因此,在待人接物中,必須注意要給別人留足麵子,這也就是很多待人接物高手不輕易在公開場合批評別人的原因,寧可高帽子一頂頂地送,也不能戳到別人的痛處,讓對方丟掉了自己的麵子。而且,如果你照顧到了對方的麵子,對方也會如法炮製,給你麵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因此而更加和諧。
那麼,在待人接物中,怎樣才能顧及別人的麵子,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麵子問題”呢?
(1)要善於擇善棄惡。在待人接物中要多誇別人的長處,盡量回避對方的缺點和錯誤,又有誰願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頁呢?特別是如果有人拿這些不光彩的問題來做文章,就等於在傷口上撒鹽,無論誰都是不能忍受的。
(2)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時,要顧及場合,別傷對方的麵子。
(3)巧給對方留麵子。有時候,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無法回避,必須直接麵對,這時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說法,淡化矛盾,以免發生衝突。在現實待人接物中,我們周圍許多人說話往往太直接,結果好心辦了壞事。
此外,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為了“麵子上過得去”,還必須對對方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做到既了解對方的長處,也了解對方的不足。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個性和習慣,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諱,如果你對交際對象的優缺點一無所知,那麼交際起來,就會“盲人騎瞎馬”,難免踏進“雷區”,引起別人的不快。
俗話說得好,“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要想與他人友好相處,就要盡量體諒他人,顧及別人的麵子。
別樣問題別樣答
“兩難”問題就是不論你回答“是”或“否”都可能給你帶來麻煩的問題。麵對這樣的問題,先不要急於給出答案,一定要想好了再說。
一些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經常會帶有明顯的挑釁色彩,這時候你可以采用同樣的方式對它進行巧妙的回擊。
鄉間,一無賴站在十字路口攔住一位過路的姑娘:“你說,我是要往東去,還是要往西去?猜中了就放你走。”對此,姑娘怎麼答都不會對,因為他的問話不排中,並非非此即彼,還有南和北。這時,姑娘掏出手絹揉成一團:“女士優先。請讓我先問你一個問題好嗎?”無賴有恃無恐,便答應了。姑娘便說:“你猜猜,我這手絹是要丟向東邊,還是丟向西邊?”無賴當然同樣不能答,隻好讓姑娘走了。
這位姑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維護了自己的利益,又有力地回擊了對方的無理要求,可謂一舉兩得。
麵對不同的對象,就要選擇不同的回答方式,對待朋友的提問,你可以采用自嘲的方式,讓問題偏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麵。
某先生酷愛下棋,但又好麵子。一次與一高手對局,連輸三局。別人問他勝敗如何,他回答道:“第一局,他沒有輸;第二局,我沒有贏;第三局,本是和局,可他又不肯。”乍一聽來,似乎他一局也沒有輸:第一局他沒輸,不等於我輸,因下棋還有個和局;第二局我沒贏,也不等於我輸,還有和局嘛;第三局也不等於我輸,本是和局,可他爭強好勝,我讓他了。
這樣的回答,就比直接說“我輸了三局”要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