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如何說服他人(1 / 3)

說服別人的語言是有魔力可言的,技巧也比較好掌握。說服別人,語言首先要自信,把握好主動權,讓別人相信你的觀點很重要。最優秀的說服者擁有一個語言的工具箱,裏麵裝滿了最具說服力的詞彙,他們也知道如何巧妙組合這些詞彙,達到說服的目的。

說服別人的8種妙法

在生活中需要說服的對象有很多,他們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顧客、你的朋友、你應聘的主考官……有時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你更應該臨危不懼,巧妙地使用說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嚴重的惡果。在生活中,隨時可能遇到要說服別人的情況,如果不掌握技巧,說服就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為此本文總結了以下8種說服技巧供大家參考。

(1)調節氣氛,以退為進

在說服時,你首先應該想方設法調節談話的氣氛。如果你和顏悅色地用提問的方式代替命令,並給人以維護自尊和榮譽的機會,氣氛就是友好而和諧的,說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說服時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那麼說服多半是要失敗的。畢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連3歲孩童也有他們的自尊心,誰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費力地說服而受其支配。

(2)爭取同情,以弱克強

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說服比較強大的對手時,不妨采用這種爭取同情的技巧,從而以弱克強,達到目的。

(3)善意威脅,以剛製剛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脅的方法可以增強說服力,而且還不時地加以運用。這是用善意的威脅使對方產生恐懼感,從而達到說服目的的技巧。

(4)重視事實,事實說話

當一種觀念進入心底很長時間時,有時外人用話語的確難以叫它改變。此時,也許隻能用事實這種最有力的武器來說服他了。

改變一個人對一件事的偏見,就要找到與他觀念相悖的事實,自然而然地引進這個事實,並在時機成熟時闡述它,發揮它,使之真正成為你的有力論據。

若要改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偏見常常要難得多。但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做到,隻不過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堅持,也即積累更多的事實。讓事實說話,讓說話的聲音更強大。

(5)重視數據,活用數據

我們生活在數字的世界裏,我們每天所見、所聞與所思的一切,幾乎沒有不涉及數字的。基於此,我們對數字或多或少均產生麻木或厭煩感覺。其實,這樣的感覺是很自然的,因為數字隻是代表事實的一種符號,而非事實本身。在說服他人時運用數字,希望你能留意下麵兩個要領:

①除非必要,否則不要隨便提出數字。你拋出的數字過多,不但令對方感到納悶而關閉心扉,而且也會令聽眾覺得你沒人情味,因為你所關心的隻是冷漠的數字。

②要設法為枯燥的數字注入生命。這即是說,要讓數字所代表的事實,能成為一般人生活經驗中的一部分。隻有這樣,人們對數字才感到親切,也才能產生興趣。舉例來說,下麵的第一種數字陳述方式若能改為第二種陳述方式則其影響力將顯著加大:

a。“假如各位接納我的提議,則公司每個月至少能節省67453750元的開支!”

b。“假如各位接納我的提議,則公司每個月至少能節省67453750元的開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倘若這項節省下來的開支,能以加薪的方式平均分配給公司的每一名成員,則每一個人每一個月的工資將增加3500元!”

(6)消除防範,以情感化

一般來說,在你和要說服的對象較量時,彼此都會產生一種防範心理,尤其是在危急關頭。這時候,要想使說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對方的防範心理。如何消除防範心理呢?從潛意識來說,防範心理的產生是一種自衛,也就是當人們把對方當做假想敵人時產生的一種自衛心理,那麼消除防範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複給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敵人。這種暗示可以采用種種方法來進行噓寒問暖,給予關心,表示願意幫助等等。

(7)投其所好,以心換心

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能給他人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極強的說服力。要做到這一點,“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後方能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

(8)尋求一致,以長補短

習慣於頑固拒絕他人說服的人,經常都處於“不”的心理組織狀態之中,所以自然而然地會呈現僵硬的表情和手勢。對付這種人,如果一開始就提出問題,絕不能打破也“不”的心理。所以,你得努力尋找與對方一致的地方,先讓對方讚同你遠離主題的意見,從而使之對你的話感興趣,而後再想法將你的主意引入話題,而最終求得對方的同意。

透徹了解別人的意見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老話,是很有道理的。戰爭如此,說服人也必須如此。在說服對方之前,必須透徹地了解被說服對象的有關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了解的內容主要有:

(1)了解對方的興趣

有人喜歡繪畫,有人喜歡音樂,還有人喜歡下棋、養鳥、集郵、書法、寫作等,人人都喜歡從事和談論其最感興趣的事物。從這裏入手,打開他的“話匣子”,再對他進行說服,便較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

(2)了解對方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對接受他人意見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是性格急躁的人,還是性格穩重的人;是自負又胸無點墨的人,還是有真才實學又很謙虛的人。掌握了對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工作。

(3)了解對方的長處

一個人的長處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領域。如有人對部隊生活熟悉,有人對農村生活比較熟悉,有人擅長於文藝,有人擅長於語言,有人擅長於交際,有人擅長於計算等。在說服人的時候,要從對方的長處入手。第一,能和他談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長的領域裏,談論起來他容易理解,便容易說服他;第三,能將他的長處作為說服他的一個有利條件,如一個伶牙俐齒、善於交際的人,在分配他做供銷工作時可以說:“你在這方麵比別人具有難得的才能,這是發揮你潛在能力的一個最好機會。”這樣談話既有理有據,又能表明領導者對他的信任,還能引起他對新工作的興趣。

(4)了解對方當時的情緒

一般說,影響對方情緒的因素有:一是談話前對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緒仍在起作用;二是談話當時對方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哪裏;三是對說服者的看法和態度。所以,說服者在開始說服之前,要設法了解他當時的思想動態和情緒,這對說服的成敗,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凡此種種,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說服的方式。

(5)了解對方的其他想法

一個人堅持一種想法,決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講的道理一般都符合國家政策、集體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這常常不是他的真實想法,他的真實想法怕拿出來被人瞧不起,難於啟齒。如果領導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了解對方是有許多學問的。許多人不能說服別人,是因為他不仔細研究對方,不研究用適當的表達方式,就急忙下結論,還以為“一眼看穿了別人”。這就像那些粗心的醫生,對病人病情不了解就開了藥方,當然沒有不碰釘子的。

說服別人要循序漸進

想要讓對方同意你的意見,第一步就是要設法先了解對方的想法與憑據來源。

曾經有一位很優秀的管理者這麼說:“假如客戶很會說話,那麼我已有希望成功地說服對方,因對方已講了七成話,而我們隻要說三成話就夠了!”

事實上,很多人為了要說服對方,就精神十足地拚命說,說完了七成,隻留下三成讓客戶“反駁”。這樣如何能順利圓滿地說服對方?所以,應盡量將原來說話的立場改變成聽話的角色,去了解對方的想法、意見,以及其想法的來源或憑據,這才是最重要的。

(1)先接受對方的想法

例如,當你感覺到對方仍對他原來的想法保持不舍的態度,其原因是尚有可取之處,所以他反對你的新提議,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甚至先站在對方的立場發言。

“我也覺得過去的做法還是有可取之處,確實令人難以舍棄。”先接受對方的立場,說出對方想講的話。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當一個人的想法遭到別人一無是處的否決時,極可能為了維持尊嚴或咽不下這口氣,反而變得更倔強地堅持己見,排拒反對者的新建議。若是說服別人淪落到這地步,成功的希望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