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這樣說話不招人反感(1 / 3)

“片言之誤,可以啟萬口之譏”。為什麼有人要把說話上升到藝術的高度?這下知道了吧!說話絕對是一門學問。因此,要想做一個招人喜歡的人,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避免爭論是爭論獲勝的唯一秘訣

爭辯、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取,但這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十之八九,爭論的結果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你贏了,還是輸了。為什麼?如果你的勝利,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麼樣?你會覺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慚,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而且一個人即使口服,但心裏並不服。

假如要做到既不必隨聲附和他人的意見,又避免和別人爭論,究竟有沒有兩全的辦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1)盡量了解別人的觀點。在很多場合,爭論的發生多半由於大家隻看重自己這方麵的理由,而對別人的看法沒有好好地去研究、去了解。假如我們能夠從對方的立腳點去看事情,嚐試著去了解對方的觀點,認識到為什麼他會這樣說,這樣想。這樣,一方麵使我們自己看事情的時候會比較全麵;另一方麵也可以看到對方的看法也有他的理由。即使你仍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也不至於完全抹殺他的理由,那麼自己的態度就可以比較客觀一點,自己的主張就可以公允一點,發生爭論的可能性就比較少了。

同時,假如你能把握住對方的觀點,並用它來說明你的意見,那麼,對方就容易接受得多,而你對其觀點的批評也會中肯得多。而且,他一旦知道你肯細心地體會他的真意,他對你的印象就會比較好,他也會嚐試著去了解你的看法。

(2)對方的言論,你所同意的部分,盡量先加以肯定,並且向對方明確地表示出來。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就是過分強調雙方觀點的差異,而忽視了可以相通之處。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雙方為了一個枝節上的小差別爭論得非常激烈,好像彼此的主張沒有絲毫相同之處似的,這實在是一件不智之舉,不但浪費許多不必要的精力與時間,而且使雙方的觀點更難溝通,更難得到一致的或相近的結論。

解決的辦法是,先強調雙方觀點相同或近似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去求同存異。我們的目的是在交談中使雙方的觀點更接近,雙方的了解更深。

即使你所同意的僅是對方言論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隻要你肯坦誠地指出,也會因此營造比較融洽的交談氣氛,而這種氣氛,是能夠幫助交談發展,增進雙方的了解的。

(3)雙方發生意見分歧時,你要盡量保持冷靜。一般,爭論多半是雙方共同引起的,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刺激,互相影響,結果就火氣越來越大,情感激動,頭腦也不清醒了。如果有一方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靜的情緒,那麼,就不至於爭吵起來。

但也有的時候,你會遇見一些非常喜歡跟別人爭論的人,尤其是他們橫蠻的態度和無理的言詞常常使一個脾氣很好的人都會失去忍耐。在這種時候,你仍然能夠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氣不惱的,將會使你可以能夠跟那些最不容易合作的人好好地進行有益的交談。

(4)永遠準備承認自己的錯誤。堅持錯誤是容易引起爭論的原因之一。隻要有一方在發現自己的錯誤時,立即加以承認,那麼,任何爭論都容易解決,而大家在一起互相討論,也將是一樁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在我們談話的時候,我們不能對別人要求太高,但卻不妨以身作則,發現自己有錯誤的時候,就立刻爽快地加以承認。這種行為,這種風度,不但給予別人很好的印象,而且還會把談話與討論帶著向前跨進一大步,使雙方在一種愉快的心情之中交換意見與研究問題。

(5)不要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老一輩的人常常規勸我們不要指出別人的錯誤,說這樣做會得罪人,是非常不智的。然而,如果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不去把別人的錯誤指出來,豈不是使交談變成一種虛偽做作的行為了嗎?那麼,意見的討論,思想的交流,豈不是都成為根本沒有必要的行為了嗎?

然而,指出別人的錯誤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但會打擊他的自尊和自信,而且還會妨礙交談的進行,影響雙方的友情。

那麼,究竟有沒有兩全之道呢?

你可以嚐試用以下的方法:

首先,你不必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但卻要設法使對方發現自己的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交談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靜的情緒,有許多人都有一種感情用事的毛病。即使那些自己很願意跟別人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的人,有時也不免受自己的情緒支配,在自己的思考與推論中,摻進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如果你把這些成分直截了當地指出來,往往使對方的思想一時轉不過來,或是情緒上受了影響,感到懊惱異常。或者引起他的惡意的反攻,或者使他盡力維護他的弱點,這都是對交談的進行十分不利的。

但如果在發現對方推論錯誤的時候,你把你交談的速度放慢,用一種商討的溫和的語調陳述你自己的看法,使他能夠自己發現你的推論更有道理。在這種情形下,他也就比較容易改變他的看法。

很多人都有這種認識:一個人免不了會看錯事情,想錯事情,假使他們能夠自己發覺錯誤所在,他們就會自動地加以糾正。但是如果被人不客氣地當眾指出來,他們就要盡力去掩飾,盡力去否認,盡力去爭執,因此為了避免使他們情緒激動,我們就不去直接批評他的錯誤,不必逼他當著眾人的麵說:“我錯了”或者“我全錯了”。有的人一看到別人犯了一點錯誤,就要死盯住不放,還加以宣揚,自鳴得意地讓對方為難,這是一種幼稚的舉動,是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不是一種對人友好、與人為善的做法。

我們要改變一個人的看法和主張,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所以我們不但不要心急地去使別人接受我們意見,反而更要爭取長期和別人互相交談的機會,讓我們從心平氣和的討論中,逐漸把正確的真理,傳播到朋友們的心中、腦中。

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

一個人的處世交際能力的水平完全可以從他的談話中體現出來。如果你在這上麵有所欠缺,最好是少開口為妙,說了他人不愛聽的話等於白費口舌,自討沒趣,再一不小心傷了他人的自尊,那麻煩就更大了。

一般初入世的年輕人,說話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要出口以前,先得想想,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他願意聽的話,才出之於口,他不願聽的話,還是不說、少說為妙。所謂不願意聽的話,也有很多種。老生常談,他是不願意聽的;一說再說,耳熟能詳,他是不願意聽的;與他的心境相反,他是不願意聽的;與他主張相反,他是不願聽的;與此毫無關係,他是不願意聽的;與他的利害關係有衝突,他是不願意聽的;與他的程度不同,他是不願意聽的;有關他的創痕,他也是不願意聽的;有關他的隱私,他更是不願意聽;然而最不願意聽的,該算是尖銳鋒利、傷及他自尊的話了。

假使我們是對的,別人絕對是錯的,我們也會因讓別人丟臉而毀了他的自尊。誰也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傷害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幾年以前,通用電器公司麵臨一項需要慎重處理的工作:免除查爾斯·史坦恩梅茲擔任的某一部門的主管。史坦恩梅茲在電器方麵有超常人的天才,但擔任計算部門主管時卻遭到徹底的失敗。不過,公司卻不敢冒犯他,公司絕對少不了他——而他又十分敏感。於是他們給了他一個新頭銜,讓他擔任“通用電器公司顧問工程師”——工作還是和以前一樣,隻是換了一項新頭銜——並讓其他人擔任部門主管。

對這一調動,史坦恩梅茲十分高興。

通用公司的高級人員也很高興。他們已溫和地調動了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職員的工作,而且他們的做法並沒有引起一場大風暴——因為他們讓他保住了麵子。

讓他人有麵子,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而我們卻很少有人想到這一點。我們殘酷地抹殺他人的感覺,又自以為是;我們在其他人麵前批評一位小孩或員工,找差錯,發出威脅,甚至不去考慮是否傷害到別人的自尊。然而,一兩分鍾的思考,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作寬容的了解,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

有時,一個誠摯的祝福,一句貼心的話語,就能使瀕臨絕境的人從此看到一線希望,使兩個本來要斷交的人握手言歡。

但是說尖刻話的人,未嚐不自知其傷人,而乃以傷人為快,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完全是心理的病態,而心理之所以有這樣的病態,也自有其根源,是後天性的,不是先天性的。換句話說,這是環境逼他走入歧途。

假如你的身上有這樣的毛病,你一定明白這種病的危險,不去醫好,結果必是眾叛親離,不要說在社會上,隻有失敗不會成功,即使在家庭,親如父兄妻子,也無法水乳交融。不過父兄妻子,關係太密切,即使無法容忍,仍會寬容以待,社會上的人,就絕不會對你這麼寬厚。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總有一天,你會成為大眾的箭靶子。因此,說話尖刻,足以傷人情,而傷人情的最終結果,卻是傷了自己。

人都有不平之氣,對方說的話,你覺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聞,對方的行為,你覺得不順眼,不妨視而不見,何必過分認真,定要報以尖刻的話,傷及他人自尊。

我們在生活中都是顧及自己的臉麵的。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語言,對他人的態度表示一種寬容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的麵子。

不要輕易責怪別人

在待人處事中,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隨意指責別人,這也許是由於年輕氣盛,也許是由於對自己的絕對自信。但不管怎樣還是要提醒你,指責是對別人自尊心的一種傷害,是很難讓人原諒的錯誤,如果你不想讓身邊有太多的敵人,那就請口下留情,別總是指責別人。

人的本性就是這樣,無論他做的有多麼不對,他都寧願自責而不希望別人去指責他。別人是這樣,我們也是這樣。在你想要指責別人的時候,你得記住,指責就像放出的信鴿一樣,它總要飛回來的。因此,指責不僅會使你得罪了對方,而且也使得他必須要在一定的時候來指責你。即使是對下屬的失職,指責也是徒勞無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