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這樣說話不招人反感(2 / 3)

安娜是一家公司的經理,她也批評員工,但從不輕易責怪他們。而且,她的批評非常具有藝術性。有一回,安娜的秘書在處理一項文件的時候出現了一些錯誤,但安娜並沒有責怪她,而且用一種非常溫和的方法處理了這件事。她告訴秘書,她處理的不算十分正確,此外,還有更好的處理方式。然後,又把正確的方式講了一遍。

秘書臉一下子就紅了。但心裏卻如釋重負,她自己也沒有想到,安娜居然沒有責怪她。

如果你隻是想要發泄自己的不滿,那麼你得想想,這種不滿不僅不會為對方所接受,而且就此樹了一個敵;如果你是為了糾正對方的錯誤,那為什麼不去誠懇地幫助他分析原因呢?

手段應當為目的服務,隻有懷有不良的動機,才會采用不良的手段。許多成功人士的秘密就隻在於他們從不指責別人,從不說別人的壞話。麵對可以指責的事情,你完全可以這樣說:“發生這種情況真遺憾,不過我相信你肯定不是故意這麼做的,為了防止今後再有此類事情發生,我們最好分析一下原因……”這種真心誠意的幫助,遠比指責的作用明顯而有效。

另外,對於他人明顯的謬誤,你最好不要直接糾正,否則會好像故意要顯得你高明,因而又傷了別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得牢記,如果是非原則之爭,要多給對方以取勝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樹敵,而且也許已使對方的某種“報複”得到了滿足,於己也沒有什麼損失。口頭上的犧牲有什麼要緊,何必為此結怨傷人?對於原則性的錯誤,你也得盡量含蓄地進行示意。既然你本意是為了讓對方接受你的意見,何必以傷人的舉動來凸顯自己?

微笑、眼神、語調、手勢都能表達你的意見,唯獨不要直接說“你說得不對”、“你錯了”等等,因為這等於在告訴並要求對方承認:“我比你高明,我一說你就能改變你自己的觀點”,而這實際上是一種挑釁。用商量的口吻、請教的誠意、輕鬆的幽默、會意的眼神,定會使對方心服地改變自己的失誤,與此同時,你也不會樹敵。要知道,隻有很少一部分人的思想是符合邏輯的,大多數人生來就具有偏見、嫉妒、貪婪和高傲等,人們一般都不願改變自己的意願。他們若有錯誤,往往情願自己改變。如果別人策略地加以指出,則其也會欣然接受並為自己的坦率和求實精神而自豪。

假如由於你的過失而傷害了別人,你得及時向他人道歉,這樣的舉動可以化敵為友,徹底消除對方的敵意。說不定你們今後會相處得更好。既然得罪了別人,當時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種“發泄”,與其等別人回來報複,不知何時飛出一支暗箭,遠不如主動上前致意,以便盡釋前嫌,演繹流傳千古的“將相和”。

為了避免樹敵,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這就是與人爭吵時不要非爭上風不可。請相信這一點,爭吵中沒有勝利者。即使你口頭勝利,但與此同時,你又樹了一個對你心懷怨恨的敵人。爭吵總有一定原因,總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真想使問題得到解決,就絕不要采用爭吵的方式。爭吵除了會使人結怨樹敵,在公眾麵前破壞自己溫文爾雅的形象外,沒有絲毫的作用。假如隻是日常生活中觀點不同而引致的爭論,就更應避免爭個高低。假如你一麵公開提出自己的主張,一麵又對所有不同的意見進行抨擊,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致使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如果你經常如此,那麼你的意見再也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你不在場時他人會比你在場時更高興。你知道的這麼多,誰也不能反駁你,人們也就不再反駁你,從此再沒有人跟你辯論,而你所懂得的東西也就不過如此,再難從與人交往中得到絲毫的補充。因為辯論而傷害別人的自尊心、結怨於人,既不利己,還有礙於人而使自己樹敵,這實在不是聰明的做法。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生活中你要注意盡量避免樹敵,更不要做因指責別人而得罪人的蠢事。

委婉地提醒對方的錯誤

不要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他人。要學會用委婉的語言提醒他人的錯誤,使他人感到我們並不認為他們不聰明或無知,決不要傷及人的自我價值感。

麵對他人的錯誤時,最好的辦法是以有效的方法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寬容他人——但絕不是縱容。委婉或間接地提出你的看法,對方更容易接受。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在世,孰能無過。生活中,我們和他人溝通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個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他人身上的缺點和過錯。一般說來,人都有自知之明。人們發現自己的錯誤後,會對過失的性質、危害、根源等進行一些反思。但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自己的反思再深刻,總是沒有旁觀者看得清楚。因此,當我們發現他人的過失時,予以及時地指正和批評,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說讚美如陽光,批評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這話是十分有道理的。在溝通中,真誠的讚美是必不可少的,但中肯的批評也是必要的。

很多人認為,批評都是得罪人的事。其實不然,不是有“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的說法嗎?的確如此。但是,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還是與我們批評別人的技巧與原因有莫大的關係吧。醫學發展至今,很多良藥已經包上糖衣,或經過蜜炙,早已不苦口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研究一下批評他人的技巧,把忠言變成順耳的呢?

批評他人的技巧,到目前來說還是鮮為人知。說到批評這個詞,人們就會很容易想到損人、讓人丟麵子、頤指氣使等等。然而,在溝通中,假如想要讓自己的人際關係保持融洽,在批評他人時絕不應有上述情況。要知道,我們批評人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要把對方整垮,而是要對他有所幫助。因此,真正的批評,一定不能直接批評他人,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而是要在維護對方自尊心的基礎上,幫助他認識所犯過失的性質、危害、根源等,讓對方更加正確地行事,也使自己擁有一個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

得當地對別人進行批評也是一門藝術,批評別人而要使其口服心服,就要講究竅門。

指出別人錯誤的時候要用委婉含蓄的方式,不要太直接了。含蓄委婉地指出他人的過錯,必能激發起他人的羞愧之心並使之心存感激,從而使其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更加兢兢業業,能積極努力地去糾正自己的過失,從而使境況大為改觀。

委婉是說話時的一種修辭方法,即在講話時不直接訴述其本意,而是用委婉的方法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他人通過自己的思想得出結果,從中揣摩出深刻的道理。

我們要想勸阻一件事,就要記住永遠避開正麵的批評與指責。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不妨用委婉的語言方式去暗示對方。對人正麵的批評與指責,會毀損了他的自重,剝奪了他人的自尊心。如果用委婉的語言提醒某人的錯誤,使對方知道你的用心良苦,他不但會接受你的意見,而且還會從心底裏感激你。

讓他(她)覺得想法是自己的

誰都希望改變他人的思想,假如你想影響他人接受你的思想方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人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讓他人覺得辦法是他或她自己想出來的,這個辦法不隻可以運用於商場和政壇上,也同樣可以運用於家庭生活之中。

沒有人喜歡被強迫購買或遵照命令行事,我們寧願覺得是出於自願購買東西,或是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來做事。

要想讓他人聽從自己的意見,首先應先聽從他人的意見,並引導他,讓他覺得是自己願意接受的,而不是他人強加給自己的。

每個人對於自己發現的思想,比他人提出的更有信心。

快樂與人分享,就會多一份快樂;痛苦與人分擔,就會少一份痛苦。我們需要與人溝通。

當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時,也不要急於去證明它的正確性。假如可以低調地將它融入他人的觀點中並提出,收到的效果要好於急切的爭論。

北卡羅萊納州王山市的凱塞琳·亞爾佛德是一家紡紗工廠的工業工程督導,她很會處理一些敏感的問題。

她職責的一部分,是設計及保持各種激勵員工的辦法和標準,以使作業員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紗線,從而使她們同時能賺到更多的錢。在隻生產兩三種不同紗線的時候,所用的辦法還很不錯,但是最近公司擴大產品項目和生產量,以便生產12種以上不同種類的紗線,原來的辦法便不能以作業員的工作量而給予她們合理報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勵她們增加生產量。凱塞琳已經設計出一個新的方案,能夠根據每一個作業員在任何一段時間裏所生產出來的紗線的等級,給予她適當的報酬。設計出這套新方案之後,她參加了一個會議,決心要向廠裏的高級職員證明這個辦法是正確的。凱塞琳說他們過去用的辦法是錯誤的,並指出他們不能給予作業員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她為他們所準備的解決辦法。但是,這卻導致了嚴重的失敗。她隻是忙於為新辦法辯護,而沒有留下餘地,讓他們能夠不失麵子地承認老辦法上的錯誤,於是這個建議也就胎死腹中了。

之後,凱塞琳認真思考了其中的原因,並請求召開另一次會議,而在這一次會議之中,她請其他人說出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然後討論每一要點,並請他們說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在適當的時候,她以低調的建議引導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把辦法提出來。等到會議結束的時候,實際上也就等於是自己的辦法提出來,而他們也熱烈地接受這個辦法。

凱塞琳成功地提出了她的意見。這成功並不是來自於她急切的爭辯,而是在於她將這些想法巧妙地變成了別人的想法。

社會是一個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孤立。作為社會中的人,應當時刻對自己生活中的人們表現出自己的熱情。

讓我們謙虛地對待周圍的一切,鼓勵別人暢談他的想法,自己不要喋喋不休地自誇。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需求都希望別人重視自己、關心自己,我們應當少說一些,讓別人的想法得到重視,這樣對我們會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