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那天,他剛說出題目“先生們,國王”這幾個字,頭腦中就變成了空白,他嚇得差點跑下台去。絕望之中,他隻好用自己的話來講這個故事,結果他得了第一名。當評委給他頒獎時,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也就是從那時起,卡德伯恩就不再去背誦任何一篇演說稿了,他隻是做些筆記,然後自然地對聽眾說話。這就是他在廣播事業中成功的秘訣。
每個人都知道,說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說話前的準備主要是準備好講話的內容並理清思路,而不必去費力地推敲詞句。我們通常是邊說邊想,因此言語便像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不知不覺地自然流出。發言前先寫出演說稿,再把它背下來,不但浪費精力、時間,而且很容易導致失敗。
有根有據地當眾說話才具有說服力
統計數字是用來顯示某種情況統計計算的結果的,因此,它們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極具說服力。尤其是它有證據的效應,這是孤立的事件所不可比擬的。
然而,數字本身是很讓人厭煩的,所以使用時要明智而審慎。
一位主管,認為紐約人太懶。因為不立即去接聽電話,造成大量的時間損失。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說:
“在6個月中,每100個通話中,有7個顯示,要超過一分鍾的耽擱,接話人才拿起話筒。在這方麵,每天共有28萬分鍾的損失。在6個月中,紐約人耽擱的時間,差不多等於自哥倫布發現美洲以來的所有營業時間。”
在這個例子中,當眾說話者把統計數字和我們熟悉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收到了加強印象的效果。
如果隻提起數字、數量本身,是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它們必須輔以實例。倘若可能,還必須加上我們自己的經驗來講述。
比如可以使用類比的技巧。
韋氏字典中,是這樣解釋類比的:類比是“兩種事物之間相似的關係……不是存在於事物本身的相像,而在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在性質、狀況或效用等方麵的相像”。
C。K。戴衛森在任內政助理秘書時,曾發表了題目為《更強勁電力的需要》的演講。在這個演講中,他就利用了類比來支持論點的技巧。
“繁榮的經濟必須不斷向前邁進,否則就會陷入紊亂。這好比飛機在地麵停息時,隻是一堆無用的螺釘螺帽的組合。可是一旦飛入空中,它就如魚得水,發揮它的有效功能了。飛機為了要停留在空中,就必須不斷地前進。如果不前進,它不能後退,隻能下沉。”
林肯在艱難的南北戰爭期間,為回答批評他的人,做了一次演講,在演講中也使用了類比的手法。這個類比,恐怕是演講史上最傑出的類比了:
“各位先生,我想讓各位來做一番假設。假設你所有的財產都是黃金,你把它交到著名的走索家帕羅丁手中,讓他從繩索上帶過尼亞拉加瀑布去。當他走在瀑布上時,你會不會搖動繩索,或是不斷地對他喊:‘再俯低些!帕羅丁,走快些!’相信誰都不會這樣做。你肯定會屏住呼吸,肅立一邊,直到他安全地過去。現在美國政府就是這種情況。它正背負著極大的重量,越過狂濤洶湧的海洋,它手中有數不盡的財寶,請不要打擾它,隻有我們都保持安靜,它才能安然渡過。”
我們都知道,支持演講重點的方法,就是憑借故事,或是自己生活的經驗來說明,使聽眾去做演講人要他們去做的事。事件或意外是一般演講者最常用的方法,但不是可以支持要點的唯一方法。演講者還可以使用專家的證言,這樣權威的力量會增強你的說服力。
但在使用前,你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所使用的引述的準確性。
(2)它是否來自專家的專門知識領域?
(3)引述的對象是否為聽眾所熟知或尊敬?
(4)引述的資料是否肯定是第一手資料?
有一篇關於專業必要性的演講,是這樣說的:
“我相信,無論哪一個行業,通往出人頭地的成功之路,在於讓你成為那一行業的專家。我不相信分散個人才智的策略,也就是在多方麵分心,而仍能在賺錢方麵成為人上人……我能確定,這樣的人在製造業方麵肯定沒有,能成功的人,都是那些選定一行,便堅持執著的人。”
這位演講者的選擇是明智的,他引述的是安德魯·卡耐基的話。不僅因為他引用的內容準確,而且他所引述的對象,有資格談論有關事業的成功之道,能夠得到聽眾的尊敬。
簡短的當眾講話主題要明確
任何當眾講話,不論自己知道與否,一定都有著4種主要目標中的一個。這些目標是哪些呢?
(1)說服或獲取行動。
(2)說明情況。
(3)增強印象,使人信服。
(4)歡娛人們。
卡耐基曾分別在芝加哥、洛杉磯和紐約舉行會議,向所有的老師請教。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在名牌大學演說係執教的。還有一些人,在事業經營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另有些人,則來自正在快速擴展的廣告促銷界。卡耐基希望結合這些背景和智慧,得出演說結構的新方法——一個合理的、能反映出時代所需要的、合乎心理學的方法,以影響聽眾,讓他們采取行動。
蒼天不負苦心人。從這些討論當中,終於產生了講演建構的“魔術公式”。
這個“魔術公式”就是:一開始講,便把你的實例細節告訴人們,讓這件事,生動地說明你希望傳達給聽眾了解的意念。第一,以詳細清晰的言辭說出你的論點;第二,陳述緣由,也就是向聽眾強調,他們如依你所言去做,會有什麼好處。
這個公式,非常適合如今快步調的生活方式。講演人再不能沉溺於冗長、閑散的緒論什麼的。聽眾皆由忙碌的人們組成,他們希望講演者以率直的語言,一針見血地說出要說的話。他們樂於消化的、蒸濃了的新聞報道,使他們不必轉彎抹角便能直接獲得事實。他們都暴露於麥迪遜街節節進逼的廣告環境裏。這些廣告,使用來自招牌、電視、雜誌和報紙的一些有力、鮮明的詞語,把自身的信息一股腦兒全部散布出去。它們字斟句酌,沒有半點浪費。利用這個“魔術公式”,可以確定必能得到聽眾注意,並可將焦點對準自己言語中的重點。它能避免囉嗦無趣的開場白。
這套“魔術公式”也可運用於寫商業書信和對員工及屬下作指示。母親可以利用它來激發孩子,而孩子們也會發現借它向父母要求事情很靈。你會發覺它是一把心理利器,在每日生活當中,你也可以用它把自己的意念傳達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