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麵部表情中,最傳神、最微妙、最動人、最有魅力的莫過於眼神。在人類的肢體語言當中,眼神最能表達情感、溝通心靈。千變萬化的眼神,能夠表露出人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由此,在與人溝通時,要善於同別人進行目光接觸和交流。這不僅是一種禮貌,還有助於談話的連貫和順暢進行。
眼睛具有反映人的深層心理的特殊功能。專家研究表明,眼神其實是指瞳孔的變化行為。瞳孔受中樞神經的控製,如實地反映大腦正在進行的一切活動。當瞳孔放大的時候,傳達的是諸如愛、興奮、喜歡、愉快等的正麵信息;當瞳孔縮小時,傳達的則是諸如戒備、消沉、厭煩、憤怒等的負麵信息。眼睛能夠顯示出人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等思想情緒的存在和變化。也就是說,眼神和談話之間有一種同步效應,眼神總是忠實地反映出說話的真正含義。
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目光語”的運用是一種重要的禮儀行為。目光,主要用來表示對對方的親切友好和關注的態度,並營造出良好的交談氣氛。一般,人們會根據交談雙方關係的不同,來區別凝視的部位、角度的不同以及時間的長短。
(1)凝視的部位
①親密凝視,眼神一般集中在對方眼睛和胸部以上這個三角區域,這往往是親人或戀人之間使用的一種凝視行為。
②公務凝視,眼神的焦點落於對方兩眼和額頭中部之間的三角區域,這一般是為公事打交道的凝視行為。
③社交凝視,眼睛看著對方臉上的兩眼到嘴唇之間的三角區域,這是人們在社交場合所運用的一種凝視行為,這種凝視行為能夠營造出一種很好的“社交氣氛”。
(2)注視角度的問題
注視的角度能夠反映出你對他人的態度,因此不可輕視這個問題。在公共場合與人溝通的時候,應該采用正視、平視、仰視、環視(有多人在場時),而不應該采用斜視、掃視、俯視甚至“無視”。仰視能夠表示崇拜和尊敬之意;正視、平視、環視則能夠體現出公平、平等和自信;而俯視雖然也包含有愛護、寬容的意思,但用錯對象,就會讓人產生輕視、傲慢的感覺;而掃視、斜視、漠視和無視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3)注視時間長短的問題
在跟人交流的時候,注視對方的時間很短或基本不看對方,不管你的主觀動機怎麼樣,都會讓對方產生一種被輕視、被冷落的感覺,從而引起對方的反感。這些人往往不懂得眼神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常不是低著頭看地板或盯著對方的腳,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實際上,這樣會嚴重地影響交流效果。由於在談話中,不願進行目光接觸的人,往往會給人一種企圖掩飾或隱藏著什麼的感覺;目光接觸時間很短、眼神閃爍不定的人,會讓人覺得他精神不穩定或性格不誠實;而幾乎不看對方的人,則會被認為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人。
當然,在溝通中,也不應該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長時間地盯著對方看。英國人體語言學家莫裏斯說:“眼對眼的凝視隻發生於強烈的愛或恨之時,因為大多數人在一般場合中都不習慣於被人直視。”長時間地凝視有一種蔑視和威懾的作用,有經驗的警察、法官往往利用這種手段來迫使罪犯招供。由此,在一般社交場合不宜使用長時間注視。同時,長時間地注視,尤其是對異性目不轉睛地注視,還有對初識者反複地上下打量,也都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在與人交談中,注視時間的長短,通常取決於雙方關係的親疏和你對對方重視的程度。
在和熟人、故交或比較重視的對象交流時,注視對方的時間要長一點。而在與陌生人的交流中,不應該直視對方,而應首先平視對方一眼,然後自然地轉視他人或四周,避免形成相互對視;而在平視對方時,以散點柔視為佳,目光要柔和、親切、坦誠、真摯,不要以探詢的目光逼視對方,也不能使用那種“一眼看穿”式的眼神,還應同時報以微笑、點頭、問候或握手,以迅速地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這一溝通過程中,眼神不要保持“始終如一”。
自始至終地保持同一種眼神,即使是親切的目光,也會讓人感覺做作與虛偽。真誠地與人交流時,眼神會自然地產生某種變化:見麵握手、問候,目光親切、熱情;與人交流時,要把握好目光接觸的分寸;詢問對方的身體及家庭情況時,目光中會充滿關切;征求對方的意見時,應采用期待的目光;當對方表示讚同、支持、合作時,目光自然轉向喜悅;對方帶來意外的好消息時,應當報以驚喜的目光;對方侃侃而談時,你應始終投以關注的目光,即使對對方的談話內容不太了解或不太感興趣,由於這是禮儀規範最起碼的要求;當對方發表了啟發性的真知灼見的時候,要會意地遞去讚賞的目光;如果談話中需要打斷對方談話插話時,要首先報以歉意的目光;起身送客時,也要用關照的目光“目送”對方。
在與人交流的同時,一個人的眼神,通常會影響對方對你的第一印象。一個人目光清朗,讓人覺得他坦誠、正直;而目光閃爍的人,則會讓人覺得他心虛、神秘。一個人目光炯炯,會給人留下身體健康、精力旺盛的印象;而目光遲滯的人,留給人的印象是衰老、虛弱。一個人目光如炬,會讓人覺得他有遠見卓識;而目光如豆的人,會讓人覺得他見識短淺、能力低下。
在與人交談的領域,目光和眼神的作用非凡。在與人溝通的時候,善於最大限度地運用眼神和目光的表現力,不但能夠顯示出個人的禮儀和修養,還能促進雙方的交流和進一步的交往。
在與人交談中,如果你想在和對方的爭辯中獲勝,那麼,注意不要使用閃爍的目光,不要輕易地把目光移開,這樣能夠表示出你的堅定。如果你想給對方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那麼,你凝視對方的目光就需要長久一些,以此來表現出你的自信。如果你和他人碰麵,麵對他人的眼光覺得很不自在,你就應該把目光移開,減少不快的感覺。如果你在和對方談話時,他表現出漫不經心、時不時地還會出現閉眼的姿勢,你應該知趣地暫停你的談話,即使你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也要懂得隨機應變;如果你想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默契,應該用說話60%~70%的時間來注視著對方,並且選擇注視對方的兩眼和嘴之間的三角區域,這樣傳遞的信息,才會被正確而有效地理解。如果你想在和他人的交往中獲得成功,那就應該采用溫和、期待的目光,麵帶淺笑,不卑不亢。
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目光接觸和眼神交流發揮著信息傳遞的重要作用。在與人交談時,我們一定要善於利用這一重要的肢體語言,達到交際的最終目的。
微笑價值無窮
微笑是直接反映人內在精神狀態的。一個心情沮喪、精神萎靡的人,是微笑不起來的。微笑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也是自信的標誌。一個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人,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總是流露出迷人的微笑,並用微笑去感染周圍的人。
微笑還是一種必要的禮節。微笑是在向對方表白自己沒有敵意,並可進一步表示歡迎與友善。微笑如同春風一般,使人感到溫暖、親切和愉快。微笑是一個人禮儀修養的展現。微笑是人際關係的黏合劑,是社交活動的通行證,也是處世待人的法寶。在人際交往中,微笑是不可或缺的。微笑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能有效地縮短交往雙方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融洽的交往氣氛。與陌生人初次見麵,友好的微笑,可以消除雙方的拘束感;與熟人見麵打招呼,點頭微笑,顯得和諧溫暖;即使婉拒了他人的要求,輔之以淡雅一笑,也不至於讓對方難堪。由此,可以這樣說,微笑是社交成功的催化劑。
要學會“恰到好處”的微笑,你甚至可以對著鏡子刻意練習。但微笑絕不僅僅是麵部肌肉的適當牽拉,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感情流露。也就是說,微笑要用心。隻有發自內心的微笑才是自然、真誠的,才能獲得他人的好感,增加自己的魅力。
人們總是讚美蒙娜麗莎的微笑,說她具有永恒的魅力。那麼,她的魅力究竟在哪裏呢?是豐滿的前胸,圓潤的下巴,飄逸的頭發,還是似開似合的嘴角?實際上,蒙娜麗莎的微笑的魅力,關鍵在於她的雙眼中流露出來的讓人心生愉悅的親切感。
在生活中,人們臉上的微笑,就是向人表示:我喜歡你,我非常高興見到你!
曾經有一家極具規模的百貨公司裏的一位人事部主任,談到他雇人的標準時,他說他寧可雇用一個有可愛的微笑、小學還沒有畢業的女孩子,也不願意雇用一個冷若冰霜的哲學博士。
如果你希望別人用一副高興、歡愉的神情來對待你,那麼你自己必須先要用這樣的神情去對待別人。
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笑開福來。”微笑因幸福而發,幸福伴喜悅而生,即“情動於中而形於外”。說話辦事兒時,隻要你時時超越自我情緒的困惑,你就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你的麵孔也會因此而湧起幸福的微笑,並感染他人,而且他人的微笑也反過來強化你的愉悅和微笑,形成你與他人之間人際關係的良性循環。這無疑會極大地促進你優美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為你把事情辦好鋪下一塊塊“基石”。
在適當的時候、恰當的場合,一個簡單的微笑可以創造奇跡。一個簡單的微笑可以使陷入僵局的事情豁然開朗。
用你的微笑去歡迎每一個你接觸到的人,那麼,你會很容易地成為一個最會說話的和最會辦事兒的人。笑,它不花費什麼,但卻創造了許多奇跡。
有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以證明微笑的魅力。兩個模特兒分別戴上一模一樣的麵具,上麵沒有任何表情,然後問觀眾最喜歡哪一個人,答案幾乎一樣:一個也不喜歡,因為那兩個麵具都沒有表情,他們無從選擇。然後再要求兩個人把麵具拿開,舞台上出現了兩個不同的個性,兩張不同的臉,其中一個人把手盤在胸前,愁眉不展並且一句話也不說,另一個人則麵帶微笑。再問觀眾:“現在,你們對哪一個人最有興趣?”答案也是一樣:他們選擇了那個麵帶微笑的人。
這充分說明了微笑的人受歡迎,微笑能拉近與陌生人的距離。有了微笑,辦事就有了良好的開頭。微笑永遠不會使人失望,它隻會使人受歡迎。不會微笑的人在辦事中將處處感到艱難,這就是生活中真實的寫照。
微笑可以解決問題,這是一個真理,任何辦事有經驗的人都會明白這一點。用微笑先把自己推銷出去,無疑是人生成功的法寶。
微笑有如此神通廣大的威力,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天生不善於微笑,那麼就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鍛煉了。
在做微笑練習時,應注意總結一下微笑的特點:看看口腔開到什麼程度為宜;嘴唇呈什麼形態,圓的還是扁的;嘴角是平拉還是上提。練習時可以兩人一組結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