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梅克人吃了興奮劑一樣的興奮,但心服嘴不饒:“瞧她的德性,不過是隻燕子,現在我倒動輒得咎,什麼世道。”
卡爾梅克人不知道,此時此刻,李德正向裏海之濱的巴庫疾進,他要見證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會師。麗達向他彙報了與卡爾梅克人通話情況,讓他的思緒萬千——
1918年4月25日,德軍侵占克裏米亞半島,將準備反擊德軍入侵的黑海艦隊團團包圍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內。幾天後,黑海艦隊冒險突圍,但德軍占領了港口的製高點,以密集的火力向前蘇聯戰艦射擊,蘇軍除兩艘戰艦僥幸逃脫外,其餘的戰艦又被迫退回港內。
5月上旬,黑海艦隊不得不轉移到塞瓦斯托波爾港內側的一個小軍港裏。這個小軍港不能滿足70多艘戰艦的給養供應。不久黑海艦隊的給養完全斷絕,2000多名官兵身陷絕境。由於前蘇聯全線吃緊,無法派出軍事力量救黑海艦隊於危難之中。6月11日,氣勢洶洶的德軍下達最後通牒,要求黑海艦隊全部投降,否則將發動毀滅性的攻擊。
列寧召集前蘇聯政府的高級領導人緊急磋商,製定對策。有人主張:黑海艦隊應就地堅守,與德軍決一死戰。列寧則認為,英勇善戰的黑海艦隊官兵是前蘇聯的珍貴財富。在目前的形勢下,如果與敵人硬拚,結果必然是艦隊官兵全部陣亡捐軀,戰艦成為德軍的戰利品。與其這樣,不如保存艦隊的全體官兵,不做無謂的犧牲。寧可毀掉黑海艦隊的戰艦,也不能讓它們落入敵人之手,成為敵人攻擊前蘇聯的武器。在列寧的堅決主張之下,前蘇聯政府做出了大膽的決定:黑海艦隊全部自沉。
6月18日,黑海艦隊2000多名官兵輕裝巧妙脫險,在離開以前,他們炸毀戰艦,黑海艦隊70多艘戰艦全部自毀沉沒。德軍發動進攻後,隻看到了黑海艦隊官兵遺棄在岸上的少量物資設備,連一艘可以使用的艦船也沒有找到。
風水轉了一個輪回,24年後,驚人的一幕又重現了。進入1942年,德國元首親自出馬,指揮德軍攻占了塞瓦斯托波爾港,但英勇的蘇聯紅海艦隊並沒有屈服,他們轉移到黑海東岸繼續作戰。但如今,黑海最後的一個岸基巴統陷落,黑海艦隊真正成了無根浮萍。甚至連自毀沉沒都辦不到。因為在一戰時水兵們對蘇維埃的“土地、和平、麵包”的許諾堅信不疑,對前途充滿信心。
今非昔比。隨著整個高加索淪喪,隨著高加索少數民族爭先恐後投入德國人懷抱,隨著波羅的海艦隊編入納粹德軍海軍後待遇改善的傳聞,隨著德軍日複一日的宣傳和獎懲製度的實施,隨著一些烏克蘭水兵家人冒險勸說,尤其是隨著烏克蘭共和國的成立,這些以烏克蘭人占一半的黑海艦隊官兵們早已無心戀戰,很快,除擁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自沉外,1艘巡洋艦送給烏克蘭裝門麵外、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領艦、9艘驅逐艦和41艘潛水艇統統改換門庭,成為納粹德國海軍黑海分艦隊。
李德自昨天就從斯大林格勒坐火車南下,到了傑爾賓特後,因為前方正在將蘇式的寬軌改為標準軌距,隻能改乘大轎車繼續南下,由此讓德國元首在領略沿途風光的同時,也更直觀地了解了他發動的這場戰爭造成的苦難。
傑爾賓特這座小城位於卡斯匹亞海的海岸,左邊3公裏就是裏海,大高加索山近在咫尺。那裏的盤山公路是連接東南歐與近東的唯一通道。從穿越兩座城牆開始,到巴庫還有400公裏的路程。
俄羅斯的天地如此廣闊,道路永遠都走不完,直通向遙遠的天邊。似乎永遠看不到邊際的地平線和浩瀚的天空,隻有在坑坑窪窪的路麵上左右搖擺行駛的車輛,這種場景讓人們更容易想到的是大海——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船舶隨著洶湧的波濤上下起伏——俄羅斯大草原就像沒有在地圖上標示出的一片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