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伊拉克政局的變化並沒有引起英國駐中東最高軍事長官阿奇博爾德?韋維爾爵士的注意,他認為伊拉克人不足為慮,真正的威脅來自於隆美爾的“非洲軍團”。
然而,遠在倫敦的丘吉爾聽到這個消息後,不僅沒有一絲擔憂,反而興高采烈起來。他在發給前線指揮官的電報中氣勢洶洶地指出:“我派出英國增援部隊在巴士拉登陸,迫使反叛者在槍機剛剛扳起一半的時候,在軸心國未準備好之前,就一槍打死那個狗娘養的。”
在丘吉爾的一再督促下,韋維爾派出第10印度師第2旅於4月29日晚在伊拉克唯一港口巴士拉先行登陸,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航母、兩艘巡洋艦和第10印度師其他部隊也迅速開進。丘吉爾隨即發出指示:“伊拉克現政府本身就是靠武裝政變篡奪權力的政府,早已在精神實質上侵犯了我們根據條約獲得的權益。對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國家,我們不承認它有要求作出保證的權利。”言下之意,這個政府即不合法也不聽話,我要打得他滿地找牙。
不過,英國政府並沒有真正向伊拉克宣戰,而是美其名曰“警察行動”。身在巴格達的蓋拉尼意識到,要推遲英軍從陸上進攻巴格達的時間,就必須搶先占領最近的哈巴尼亞基地,不讓英軍獲得陸地製空權,這樣英軍地麵部隊就不敢貿然前進了。
看到英國動了真格的,阿裏政府慌了手腳,急忙向希特勒求助。為表明效忠納粹的誠意,蓋拉尼允諾德國人可以無條件使用伊拉克軍事設施。於是希特勒命令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盡快拿出從“非洲軍團”中抽兵進軍伊拉克的計劃。
希特勒的提議遇到哈爾德的激烈反對。他們認為僅僅派出一個師前往伊拉克作戰,無異於驅羊趕虎,很可能被英軍包圍,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何況北非戰事正酣,從隆美爾的三個德國師裏抽調出一個師,等於瘸子的腿上拿棍敲打。
希特勒被陸軍的反對意見弄得頭昏腦漲,此事不了了之。他也沒有多餘的時間為伊拉克操心,因為他正忙著實施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希特勒表示可讓隆美爾打到蘇伊士運河後,再相機向伊拉克進發。這一拖延使他喪失了掐斷英國“戰爭血液”——石油供應的絕佳時機。
麵對英軍的陸續登陸、希特勒的見死不救,深感恐慌的阿裏不得不采取行動了。4月30日,他派遣軍隊包圍了英國在伊拉克西部哈巴尼亞的空軍基地。經過兩天毫無結果的談判之後,到5月2日黎明時分,戰爭終於開始了。
當時交戰雙方的兵力是很懸殊的。伊拉克軍隊有4萬多人,由4個師組成,還有一個機械化旅。空軍大約有60架飛機,其中有20架是新式的。
駐紮在哈巴尼亞基地的英軍總計隻有2000餘人。擔任指揮的斯馬特空軍少將采取了勇敢而及時的防備措施。他把總共82架飛機,臨時編成4個中隊。英國人的空中優勢起了作用。在開戰的頭幾天,哈巴尼亞基地的英國飛機就已經把伊拉克大部分空軍消滅在機場上。
英國人在哈巴尼亞順利地堅守了4天。結果正如本世紀初中國的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的外國大使館區一樣,麵對四麵楚歌的兩千敵人,數萬伊拉克人伊拉克部隊竟然撤退了。
5月19日,英軍對費盧傑發動進攻,當天夜間,英軍步兵攻占了費盧傑。
5月23日,希特勒終於簽發關於中東問題的第30號指令。根據指令,德國將向伊拉克派遣軍事代表團,提供空中支援和武器裝備。然而,已是雨後打傘。
就在德軍介入的當天,英軍兵分兩路,逼近巴格達。與之對陣的伊軍在巴格達地區共有13個步兵營和5個炮兵團,在5月28日的戰鬥中它們還擊退了英軍的進攻。但是,巴格達的軍事、政治首腦們卻不打算繼續抵抗。
在戰爭最後幾天,伊拉克政府陷入無所作為的狀態。得知英國人已切斷通往摩蘇爾的大道並從北麵包抄巴格達的消息之後,大家爭相逃命,大多數政府官員逃往伊朗。阿裏逃往德國駐伊朗大使館,隨後被送到德國。
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這句話確確實實應驗了。身在柏林的阿裏密切關注著德軍的進展,每天為德軍祈禱,還自己掏錢組織了一支一千人的伊拉克國防軍交給隆美爾指揮。隆美爾進入開羅的當天,伊拉克努裏?賽義德為首的親英政府惶惶不可終日,而拉希德?阿裏?蓋拉尼高興得吃了一隻羊尾巴。他知道,衣錦還鄉的日子到了。
真是幾人歡喜幾人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