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製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製出這麼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隻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弟兄倆非常高興,很快便著手研究怎樣利用發動機來推動滑翔機飛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終於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不過是在滑翔機上安上螺旋槳,由發動機來推動螺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
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 經過無數次失敗,兄弟倆偏不信邪,越挫越勇。
“咬住青山不鬆口,立根原在破岩處。千磨萬擊不鬆口,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的詩是這們的寫照。
這天下午,兄弟倆先在地麵上安置兩根固定在木頭上的鐵軌,並有一定的斜度,好讓飛機方便地滑行。接著,就把他們製造的飛機,放在鐵軌上麵。
最後是由誰先飛的問題,兄弟倆爭執不下,隻好用拋硬幣的方法,由威爾伯先飛。
威爾伯上機後,伏臥在飛機正中,一會兒便發動飛機,發動機傳出轟鳴的聲音,螺旋槳也慢慢地轉了起來。
飛機在斜坡上剛滑行3米,就掙脫了結在後麵的鐵絲,呼嘯著升到空中。
“飛起來啦!”奧維爾興奮地叫道。
話音未落,飛機突然減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個飛行時間不到4分鍾。
奧維爾趕忙跑上前去。威伯爾已從墮落的飛機裏跳了出來,兄弟倆趕緊觀察飛機,飛機也未受損。
“是什麼問題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逐一檢查。發動機沒毛病,螺旋槳轉動很好,技術操作也完全正確。
“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奧維爾滿麵笑容地說道:“咱們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離隻有3米飛機就起飛了。而這時螺旋槳的轉動還沒有達到高速,所以一會兒就栽了下來。”
“對呀!”威爾伯點頭稱是,接著說道:“咱們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飛,而要靠螺旋槳的力量飛上去。這樣吧,把鐵軌裝在平整的地方再試驗一下,距離再遠一點。”
他們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把鐵軌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麵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鍾,這裏世界航空史上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天空低雲密布,寒風刺骨。被兄弟倆邀來觀看飛行的農民凍得直打寒顫,一再催促兄弟倆快點飛行。連他們的叔叔也喊叫:“到底飛不飛呀,我都快凍成冰棍了。”
奧維爾爬上飛機,伏臥在駕駛位上。一會兒,發動機開始轟鳴,螺旋槳也開始轉動。
飛機滑動起來,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隨即水平地向前飛去。
“飛起來啦!飛起來啦!”幾個農民高興地呼喚起來,並且隨著威爾伯,在飛機後麵追趕著。他們的叔叔跑向另一個方向,他要把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告訴兩人的親友。
飛機飛行了30米後,穩穩地著陸了。威爾伯衝上前去,
激動地撲到剛從飛機裏爬出來的弟弟身上,熱淚盈眶地高喊:
“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45分鍾後,威爾伯又飛了一次,飛行距離達到52米,又過了一段時間,奧維爾又一次飛行,這次飛行了59秒,距離達到255米。
消息傳開後,人們奔走相告,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決定讓萊特做一次試飛表演。
1903年12月17日,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偉大時刻來到了。美國的萊特兄弟利用修理自行車的技術,並在對以往的滑翔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進的基礎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飛機----\"飛行者\"1號。該機機長6.43米,翼展12.3米,重340千克,機上安有一台12馬力的柴油發動機。10時35分,弟弟奧威爾?萊特勇敢地登上了飛機,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駕機飛上天空的人。
這是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飛機的誕生,讓人類自古以來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的夢想成為現實。美國萊特兄弟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