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飛機史話(2 / 3)

元首簡短的一句話,仿佛平靜的湖水裏投進了一顆石頭,所有人都震驚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元首竟然知道這個超前而深奧的專業術語,對元首由於非常敬佩而愕然,像一尊尊石雕一般。

李德也在發愣,不知道怎麼從腦海深處蹦出來這個高深答案,好似有神啟一般。

道爾尼的臉上的五官扭曲成一團,最先反應過來:“什麼是音障。”

李德手準備伸向瓦爾特?古爾特,這時扭頭回答:“音障是指飛行器速度接近音速時,會追上自己發出的聲波造成震波,進而對加速產生障礙的現象。進入超音速後,航空器前端起會產生一股圓錐形的音錐,在旁觀者聽來有如爆炸一般,稱為音爆或聲爆。”

李德與齊格弗裏德?古爾特握手,戈林輕聲提醒他忘記了瓦爾特?古爾特,李德醒悟過來,一手抓著一個,反正是弟兄倆。古爾特兄弟倆都向他伸出雙手,欽佩之情溢於言表。

李德與亨克爾熱烈擁抱。德國111中型轟炸機就出自他的手。除此之外他從1935年起與火箭專家布勞恩合作研製火箭飛機,1937年研製成的He-112火箭飛機 ,單獨使用火箭發動 機試飛成功 。1939年研製的He-176,飛行時速達880千米。

後來亨克爾又與奧海因合作研製成世界上第一架渦輪噴氣發動機,於1939年8月27日成功試飛。飛出了500米的距離。元首對他、也麵向飛機廠和空軍高級軍官許以如下期許:

“德國的城市每天都在遭到轟炸,你們的親人在遭受煎熬,我們需要新式飛機,噴氣式戰鬥機。你們要通力配合,在三個月內研製成功。你們有沒有信心?”

“有。”參差不齊的聲音。“大聲點!”“有——”不僅航空企業家們,連對飛機製造一竅不通的軍官們都高聲回答。

李德期待的目光掃視過他們,淳淳教導:“戰爭的勝利,德意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都在你們的肩膀。你們要向更高的水平邁進,就得必須研究和突破音障。如果有誰能解開這個禁區,他就在航空史上建立了一座豐碑,將會永遠載入史冊。像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一樣。”

戈林盯著他們威脅道:“我們已經將海軍和陸軍科研機構納入戰時體製,這也適用於空軍。成績卓著的重獎勵,成績平平將受到懲罰。如果有人出工不出力,海軍的那個博士就是下場。”

元首一行進入大樓,一樓左手大廳是航空博物館,李德謝絕了大家的陪同,隻領著鮑曼、副官、冉妮亞與麗達參觀。

自古以來人類就懷有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的願望,但是由於科技水平低下,人們也隻能將對於飛行的向往寄托於夢想和神話之中。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坐飛毯遨遊天空無不體現著人們對飛行的憧憬。

為了像鳥兒一樣翱翔天空,無數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巴黎埃菲爾鐵塔修出來後,又成了無數高空探險者者的樂園。最著名的是一個裁縫製造了一對大翅膀,站在二層平台上振臂一呼後跳入藍天,在空中打了個轉後徑直衝向地麵,在地上砸出一個深坑。

蒸氣機的內燃機發動成功後,人們對飛行的設想和探索日益高漲,每過一天,報紙就會登出犧牲者的姓名。

1896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麵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裏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裏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係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隻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複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複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