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乘風破浪的阿裏巴巴(1 / 2)

隨著互聯網規模迅速膨脹,人們對互聯網的需求與應用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互聯網在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網民已經從單純的瀏覽上升到了休閑娛樂和交友的水平。而馬雲以及他創立的阿裏巴巴都很好地順應了網絡時代發展的潮流。

中國有一句老話:“順勢者昌,逆勢者亡。”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不管在任何時候,順勢者,順天應人,便可以獲得最大的發展;逆勢者,背水行舟,付出再大的努力也無濟於事。因此,人若要有所成就,必須“順勢而為”。特別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要懂得一切商機的出現,都與社會潮流有著密切關係,如果不關注時代的發展趨勢,左衝右撞甚至是倒行逆施,最終必將一無所獲。在這裏我們不妨先來讀個故事:

從前,山上有一座寺廟,寺廟裏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覺得自己老了,想讓小和尚早日成熟,於是就給小和尚一隻碗,要他到山下端一碗水來。小和尚下山去端水,因為擔心水灑出來,因此小心翼翼地緊盯著水上山,生怕灑出了一點。可水還沒有端到半山腰就已經灑完了,連續試了好多次都是這樣,因此隻好上山如實稟報老和尚。老和尚聽小和尚細說之後告訴小和尚,你上山的時候不要光盯著碗裏的水,不要指望一點水都不灑出來,而最終忽視了你最應關注的路。你隻要用心看路,將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水上就可以了。小和尚依老和尚的吩咐去做,果然成功地將大半碗水端了回來。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將眼睛放在碗中,就會忽視路的變化,水灑了自然是難免的,結果是什麼也做不成。要做成大事就一定要眼盯大的方向,而不能一味專注於眼前的風吹草動。

其實,老和尚的這個道理對於今天的創業者來說也是非常有用的。如今就有很多創業者隻能看清眼前的利弊得失,而看不到社會長遠的發展趨勢,最終隻能功虧一簣。

馬雲以及他創立的阿裏巴巴都很好地順應了網絡時代的發展潮流。互聯網自1995年進入中國以後,便得到迅速發展,逐漸深入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各個領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第14次)顯示,截止到2004年6月,中國網民已經突破8700萬,上網計算機數量已經達到3630萬台。通過曆史趨勢曲線圖,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互聯網網民驚人的成長。隨著互聯網規模迅速膨脹,人們對互聯網的需求與應用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互聯網在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網民已經從單純的瀏覽上升到了休閑娛樂和交友的水平。而且網民們已經從一個個被動的受眾變成了主動的參與者,而網民之間的關係升格為網友。

在一份受阿裏巴巴委托、由著名網絡評論家方興東領導的互聯網研究機構--互聯網實驗室--所做的課題研究報告中,有這樣一段闡述:

2004年,調查統計數字後麵反映的是這樣兩個事實:其一,中國互聯網發展規模已經非常可觀;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在新的規模中孕育著互聯網新的應用與需求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有遠見的投資者又開始從互聯網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時候雖然門戶網站上角逐基本塵埃落定,但由於網民對網絡需求的加深,互聯網似乎又重現投資機會。一批風險投資者聞風而動,他們大部分投資的是網絡娛樂界。比如日本的孫正義就向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一口氣投了4000萬美元,而盛大公司已經是中國網絡遊戲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