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深深地感受到了互聯網上出現的大趨勢,然而他所看準的不是網絡娛樂,而是“網商”。2004年,阿裏巴巴在杭州世貿中心召開了第一屆網商大會,在這次大會中,馬雲正式向社會發布了“網商”的概念。而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具有深刻時代背景的。在《2004網商衝擊波--中國網商研究報告》的第二部分中有這樣一段闡述:網絡(中國)社會化的趨勢。由於上網門檻降低、網民人數的增長和網民結構趨於均衡與合理,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網民在原有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網民需求逐漸開始多樣化,網絡越來越像一個社會,通過網絡經商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形成。
由這裏可以看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大體趨勢,即網絡商業是有很大發展前景的。其實,這種趨勢早在三四年前,在比中國互聯網更加發達的美國就已經呈現出來了。還是在《2004網商衝擊波--中國網商研究報告》的第二部分中有這樣一段闡述:
在美國,當前盈利狀況最最好的互聯網企業是電子商務企業。
以eBay為例。eBay的用戶已經超過7000萬。在eBay的交易平台上,2003年全年的總商品銷售額達到7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53%,eBay本身的收入也增長到6.48億美元。
根據Nielsen/NetRatings2004年3月的最新調查,美國的互聯網人口已經突破了2億大關,占到了美國2歲以上人口的將近3/4。婦女在網民中所占的比例較高,年齡在35歲到54歲的女性中,有82%都在家裏上網,總數達到3460萬人。而這一年齡段的男性中,有80%是網絡用戶,總數為3240萬人。25歲到34歲的年齡段裏,有74%的女性屬於網民,男性則為75.6%。美國如此高比例的人口上網,25歲到54歲年齡段的上網人口比例達到了80%左右,這一部分人收入高,消費能力強。而且女性網民多,購物欲望強烈,是網絡消費的主力。
2004年,中國互聯網的情況與在此之前3~4年的美國基本相同,比如2004年中國互聯網網民和基礎設施都與2001年前後的美國相似。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不應該隻看到互聯網娛樂等狹小空間,而應該開拓更加多樣的盈利模式。在以上那份報告中總結出了這樣的結論:
盡管中國互聯網企業抓住了短信和在線遊戲的互聯網應用,成功開創了獨特的互聯網盈利模式。但是,就長期和根本趨勢而言,隨著網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和網民分布的多元化,網上消費和經商會逐漸像真實社會一樣成為主流形態。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3年後,在中國互市場的主角必定是電子商務企業。
在這種情況下,馬雲創立的阿裏巴巴正好趕上了時代潮流。馬雲開創出的獨特經營模式,為商人和企業家在互聯網搭建了一座非常便利的橋梁,同時也為自己在現在與將來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
由馬雲的成功策略,我們可以看到,做事業不能隻盯著“碗裏的水”,而應注意“路”的變化,隻有注意了“路”的變化,才能走得平穩,而“水”也不會灑出去。變化著“路”就是社會的發展趨勢與潮流,隻有順勢而為、迎接潮流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