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淺論女主持人的魅力構成(1 / 3)

李瑤

魅力是指一種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美的客體對認識主體的吸引力。所謂主持人的魅力,應該是由主持人多方麵構成並凸現為一種個人優勢之後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吸引受眾的力量。一位主持人如果缺少魅力,就會失去紮在受眾土壤中的根,即使紮了根,也會不深、不穩。女主持人作為在廣播或電視中出場為聽眾、觀眾主持固定節目的女性職業者,都希望自己擁有令人折服的魅力,希望一亮相就能光彩照人。女主持人的魅力由許多因素構成,包括語言魅力、體態語魅力、親和力魅力、知性魅力和幽默魅力。

一、女主持人的語言魅力

第一是看語言的個性。語言的個性是語言魅力的最大源泉。蔡幗芬教授認為:“電視主持人的個性魅力首先就來自於自身的健康個性。健康的個性是一種和諧發展的個性,是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創造性的個性,是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才能、理性與直覺、美的體驗與美的表現等諸方麵獲得高度和諧發展的個性。”這種健康個性所散發出來的“場”能籠罩整個主持現場,形成一種巨大的吸引力,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語言個性的運用,是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的。當年專題片《話說運河》裏那位學者型女主持人張欣欣在節目中的語言就很有個性,她有時候坐在運河的船上自言自語,有時走在河邊上大聲地呼喚,她從不說套話,就連向觀眾問候也不像我們常見的那樣。於是作為觀眾的我很快就記住了她,並且喜歡上了她。另外一位有語言個性的女主持人是楊瀾,她在《綜藝大觀》中像一個鄰家的小女孩,在電視上常常特別天真可愛,坦誠地說一些她小時候怎麼偷吃、怎麼鬧的事兒,沒有固定的語言程式,沒有我們常見的那樣老道的思維,和所有的主持人都不一樣。

第二是看語言的規範性。女主持人的語言個性是在規範性的基礎上產生的,要求在語言表達上有很明確的邏輯規律,具體表現在內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兩方麵。內部技巧包括情景再現、內在語、對象感;外部技巧包括重音、停連、語氣、節奏。隻有掌握內外部技巧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語言內涵,表達思想感情,從而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二、女主持人的體態語魅力

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與口頭語言有著相互作用的關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給主持人的語言傳遞提供輔助和幫助。可以說體態語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信息傳遞過程中具有伴隨性的特點。女性在展示體態語魅力方麵具有獨特優勢。如女主持人的體態語能傳達給人年輕富有活力,神態自若而富有內涵之感,給人帶來某種獨特的審美感受等,哪怕是細微之處有時也能釋放出獨特的魅力。

湖南衛視《晚間新聞》節目主持人張丹丹之所以得到觀眾很高的評價,與她適時適度的體態語是分不開的。每次節目開始前張丹丹總是先跟觀眾笑一笑,打個招呼,一個簡單的體態語拉近了主持人與觀眾的距離,為接下來的語言溝通開了個好頭兒。另一個例子是央視二套《開心辭典》節目主持人王小丫。很多參賽選手事後說:“來參加節目就是衝著王小丫來的,得不得獎無所謂,主要是感受這樣一種被提問的氛圍和感覺。”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離不開王小丫對體態語的鋪排特點。眾所周知,文章要有鋪排的功力,越有邏輯、越有層次就能產生越好的效果。體態語同樣具有鋪排性,而且也能產生出強大的衝擊力和感染力。例如,王小丫有一個基礎性的豎起大拇指的動作,無論是“請聽題”、“您請走”,還是掰著手指數數兒的動作,無一不是以豎起大拇指的動作為鋪排的基礎。豎起大拇指可以說是世界通用的手勢,給人以“你最棒!”的心理暗示。這個基礎性的動作貫穿著一係列的鋪排動作,自然讓選手和觀眾產生無往而不勝的信心,這或許就是王小丫這個“考官”的魅力所在。

體態語雖然是口頭語言的有益補充,卻經常被人忽視,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張力其實是一股無法比擬的力量。無論是作為口頭語言的伴隨性動作,還是獨立使用,都能給予溝通更大的空間;無論是作為標誌性的符號,還是在溝通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的鋪排使用,都為溝通帶來了多種可能。

三、女主持人的親和力魅力

親和力是一種最感性、最通俗,也最具感召力的大眾文化。它“最具感召力”,能極大地縮小電視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主持人通過自身的親和力和觀眾之間所做的近距離的平等的交流,自然就能給觀眾以思考和啟迪。主持人的親和力也可以理解為主持人在節目現場營造出一個“場”,使之能夠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有更強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傳播是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程序”。女性有天生的感性色彩, 容易被感動, 這是女性的特質之一。由於女主持人的性別特點,更易於縮短同受眾的心理距離, 引發同受眾的親切感和參與感。那麼,女主持人的親和力包括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