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中的“進”與“退”(1 / 3)

任璐

播音員主持人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常常會逡巡迷惑於這樣一種矛盾:如果強調播音員主持人對節目的掌控力會不會有損於親和力?如果過於平易近人會不會失掉權威感和公信力?

“進退有度、掌控自如”是一種理想的創作狀態,很多播音員主持人在“進”與“退”之間,往往容易掌控失衡,具體表現為:

邏輯錯位。有的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過度地強調掌控力,忽視了節目的內容主旨,結果陷入自我欣賞的誤區,削弱了傳播質量,降低了受眾的收視質量。

審美偏差。一些播音員主持人為了顯示“親和力”、“平民化”,創作時舍棄規範、飽滿、圓潤的普通話,而刻意使用方言或者港台腔,副語言誇張失真。 播音員主持人“一味地‘親昵、迎合’,隻不過是使播音創作庸俗化的淺陋表現,隻能一時取悅於某些人”,張頌:《中國播音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第181頁。 這實際上是一種“盲退”。

忽視語言功力的修煉。有些播音員主持人片麵地強調“退”,用純生活化的語言進行創作,甚至認為“播音無學”、“技巧無用”,結果造成專業人才不專業,沒有職業競爭力。

目前學界多把“進”與“退”分開來研究,有人強調掌控,有人推崇襯托。本文將“進”與“退”放在一起研究,是一種嚐試,試圖為播音員主持人的藝術創作提供一種新的思考角度——在“進”與“退”的坐標中,選擇創作方法,確定創作基調。

一、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中“進”與“退”的概念界定

把“進”與“退”這一對概念置於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特定語境中,我們可以對其語義做如下界定:

“進”是指播音員主持人以實現節目傳播主旨、服務目標受眾為核心目的,以紮實的語言功力、嫻熟的專業技巧、熱情的態度、積極的心態去串聯節目內容、調動節目嘉賓、掌控節目進程的創作心理和創作方法。“進”強調的是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創作過程中的主導地位。

與“進”相對應,“退”是指播音員主持人以平等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謙和的態度、淡定的心態,去承托節目內容、陪襯節目嘉賓、融入節目進程的創作心理和創作方法。“退”強調的是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創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構成整個節目的其他要素,並從中找準自身定位。

圖1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中的“進”與“退”不是對立的。它們有著共同的創作目的——實現節目傳播主旨、服務目標受眾;它們協調統一於創作心理和創作實踐中。

“進”與“退”分別位於同一個坐標係的XY兩軸,節目是初始原點O,XY兩個量值的交彙點構成了創作的落腳點,如圖1所示。

圖中的笑臉表示不同進退掌控分寸產生的不同創作落腳點。我們看到,從同一類節目出發,由於進退的掌控分寸不同,有著無限多的創作落腳點。同一個節目的不同落腳點不可能全都合適,但也不是隻有唯一的正確。比如同樣是主持娛樂節目,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睿智而幽默,給人以剛性的“進”的感覺力;而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新一代主持人謝娜,活潑可愛,憨態可掬,善於用自嘲、扮醜的方式,以退為進掌控節目。這兩位主持人進退有著不同的掌控分寸,但是同樣都受到了觀眾的歡迎。

這種“無限多”和“不唯一正確”構成了播音員主持人“進”與“退”掌控的多樣性。對於這種多樣性的認同也使得不同風格的播音員主持人能夠獲得平等的審視視角和發展空間。

二、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中“進”與“退”的掌控分析

播音主持藝術創作是一種二度創作,它依賴於節目、依賴於語境。我們就從這些影響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規則和因素入手加以分析。

(一)中國特色及其對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中的“進”與“退”的掌控的影響

張頌教授對播音員主持人的正確創作道路有這樣的表述:“站在無產階級的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上,以新聞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準確及時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體感受——形之於聲——及於受眾’的過程,以積極自如的話筒前狀態進行有聲語言的創造,達到恰切的思想感情與盡可能完美的語言技巧的統一,達到體裁風格與聲音形式的統一,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達出稿件的精神實質,發揮廣播電視教育和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 張頌:《播音創作基礎》,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頁。

圖2從這段論述中,我們可以歸納提煉出中國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具有的三個特色:政治性、時代性和民族性。

我們可以把這三種特性看做一種區別性特征,它們的組合可以看做是一種行業“契約”。

從曆史視角看,政治性、民族性、時代性等特性是變化發展的,而且較之創作實踐,這種發展總是超前的、前瞻的,它引領著播音主持創作實踐的發展與進步。

從“契約”中我們可以發現,播音員主持人的創作是無邊無垠的,不是單一規定的;是千姿百態的,不是千人一麵的。在同一的特色契約中,多種播音主持創作樣態可以並存並榮。

以當前電視新聞播音為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音員海霞在其博士論文《中國電視新聞播音樣態多樣性研究》中將新聞播報分成了三種形式:以《新聞聯播》為代表的“聯播體新聞”;以央視《晚間新聞》為代表的“央視晚間體新聞”;以湖南衛視《晚間新聞》為代表的“湖南衛視晚間體新聞”。這三種播音創作各具風致,“進”與“退”的分寸掌控不同,卻同樣遵循著中國播音主持藝術的特性,同樣為受眾所歡迎。

(二)在不同的節目形態中,“進”與“退”的不同掌控

播音主持藝術是一種二度創作,它依賴於電視節目。新的時代為之帶來了新的宏觀語境,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為之帶來了紛繁多樣的具體語境。多樣化語境要求多樣化的創作,要求播音員主持人要根據不同節目靈活掌控“進”與“退”。

以下我們就幾種常見的類型節目,分別舉例分析播音主持藝術創作中的“進”與“退”的靈活掌控。

1.新聞播報類節目

按照上文提到的海霞對新聞播報節目的分類方法,以下對“聯播體”和“央視晚間體”進行詳述。“湖南衛視晚間新聞體”因為近來受到學界、業界的民生新聞“一地雞毛”的質疑,故暫不討論。

央視《新聞聯播》是黨和國家發布信息、傳達政令的窗口,其節目內容都是國內外重大事件。播音員主持人在這個節目裏具有莊重、權威的符號性意義,在創作的時候要適度積極地“進”。聯播體新聞播音的“進”體現在莊重性和權威性上,而非呆板僵硬、色厲內荏,越是高聲喊叫越是顯得小氣心虛,失掉了莊嚴感和公信力。比如李修平聲音平和溫婉,卻比一些動作誇張、聲音尖銳的播音員更顯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