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關於健康(2)(1 / 1)

第二節 珍視生命

人往往都是身體出問題後,才感歎健康的重要性。記得一個朋友曾說:“健康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健康是零的話,那麼什麼成就、業績都無從談起,因此說健康是最重要的,擁有健康才會擁有更多的東西。”當時體會不到朋友說這話的含義,今天突然明白了健康是多麼重要。

有一則小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呢?”院長總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格越出越高。回到院裏,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男孩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最後,石頭竟被傳揚成“稀世珍寶”。

男孩興衝衝地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將這一切稟報給院長。院長望著男孩,徐徐說道:“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塊石頭一樣?隻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價值、有意義。”

這個故事的初衷大概是要說明生命本身之所以會存在的意義。但從健康的角度看來,自己重視自己,重視自己的生命,重視自己的健康,才是所有意義展開的根基。

有一位老教授到了快退休的年紀,雖然教授的課程是小角度的冷門,但每次講課教室都擠得滿滿的。喜歡他的學生寧願擠在窗外,趴在窗台上做筆記,也不願錯過課程而離去。就是這樣一位桃李滿天下、德高望重的老師曾經在課堂上有過這樣的感觸,他說:“年輕的時候,為學術為教學,我常常伏案工作,周末休息都是如此。有時候孩子會跑來拉著我說:‘爸爸,爸爸,跟我一塊玩吧。’我便覺得孩子不懂事,推說:‘爸爸工作呢,自己玩吧。’後來時間久了,一次次地拒絕後,孩子便不再找我了。本來獨身子女就很孤單,沒有玩伴後,孩子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父子間也漸漸疏遠。後來因為工作認真學術上有建樹,被推薦到美國進修,夫婦二人便為了前程遠走他鄉,孩子被獨自留在了國內。再回來,孩子已經疏離到形同陌路。於是悔恨在心,常常希望當年能有那麼一兩次放下書筆陪孩子玩耍,也不至於留下終身的遺憾。”

老教授的母親早逝,教授自己奮鬥到今天的成就,卻常常感歎於母於子,自己都是不稱職的。想回報母親,卻早已不在;想補償孩子,卻已經疏離,情感難以傳達。有種愛是無法割舍的,在你奮鬥拚搏、激情四射,抑或是失落沉淪、黯淡無力的時候,這種愛一直在你身邊,默默而無聲地支持著你。等到你幡然醒悟,再來回報時,發現已經是沉重的欠負,無從還起。

“健康是資本,快樂是一切。”我很相信這句話。健康是追求幸福的必要條件,是幸福的基礎;快樂是人生的需要,是人們的夢想。健康就是要珍惜自己,要去努力;快樂就在身邊,隻要仔細地體會就能發現大大小小的快樂有許許多多。健康應該是一個人最珍貴的財產,但人們常常把它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了它。

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