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女性不孕(十六)(3 / 3)

(方名)培育湯

(處方)桑寄生12克,菟絲子12克,川斷⑴克,炒杜仲10克,太子參10克,山藥15克,山萸肉10克,石蓮肉10克,芡實12克,升麻6克,大熟地10克,苧麻根10克,椿根皮10克。(用法)每日—劑,水煎服。(療效)共治療76例,痊愈60例,占79%。(資料來源)中醫雜誌,1988,1。按:典型病例:範X,26歲。妊娠4個月,近半月以來腹痛,陰道連續出血,血色粉紅,量多,腰腿痠軟,少腹墜痛,曾多次服藥無效。昨夜腹痛轉甚,血量增多,某醫院建議刮宮,因患者不願手術,轉來治療。經用上方治愈,足月分娩一女嬰。

(方名)少腹逐瘀湯加減

(處方)小茴香10克,炮薑7.5克,元胡、赤芍各克,沒藥7.5克,當歸25克,川芎、官桂、蒲黃、靈脂各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經治2口例,有效口8例(服藥後臨床諸證消除,連續觀察至足月分娩為有效)5無效22例(服藥後症狀不能控製而流產)。

(資料來源)遼寧中醫雜誌,1986,9。按:滑胎即習慣性流產。原因以氣血虛、脾虛、腎虛、肝鬱氣滯為多見。因血瘀而致滑胎者,多由寒邪客入胞宮,致使衝任氣血失調,瘀阻胞絡,血溢脈外,則胎動不安,瘀滯不行則新血難生,胎失所養所致。筆者認為用逐瘀法治療滑胎必須辨證準確,有膽有識,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病人必須身體壯實,確屬血瘀所致,並有瘀證可查者,方可使用,得心應手。

(方名)調補衝任方

(處方)白術9克,黃芩9克,寄生9克,川斷9克,黨參30克,獲苓15克,蓮子1.5克,砂仁3克,甘草9卑。

(用法)於懷孕之月份起,每月服5劑。1日1劑,連((三劑後,則隔日服1劑,連服至妊娠7個月。

(療效)經治34例,:足月正常分娩者29例,無效者一例,中斷治疔者3例。治愈率85,29夠。

(資料來源)山東中醫雜誌,1981,2。

按:滑胎多以衝任損傷不能攝血養胎所致。故選用調補衝任方調補衝任、安奠胎元。其方中的參、術、苓、草補氣益脾胃,寄生、川斷補益肝胃,蓮子開胃進食,砂仁理氣安胎,白術燥濕,黃芩清熱,,濕熱一去,其胎自安。如習慣性流產患者宿有悸性疾患致氣血虛弱者,在未孕之先,宜注韋治療,以恢複健康;既孕之後,更應避免房事,節欲保守廣以竟全功。

(方名)安奠二天湯加味

(處方)黨參6-20克,熟地15-20克,白術10-20克,:山藥、枸杞子各10~12克,炒杜仲10-15克,炙甘草6克,山萸;肉110克,扁豆、阿膠各1:5克。

氣血兩虛型加當歸、桑椹各12克,砂仁6克;脾腎虧虛型加川斷12-15克,巴戟天10克,陳皮6克;血熱傷胎型去黨參、白術,加白茅根12克,紫萆、馬尾連各10克;跌撲傷胎型出血多者加側桕炭、椿根白皮各10克,腹痛甚者加益母草:6克,腰痛甚者加菟絲子15克,肉蓯蓉⑴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經治37例,34例有效(症狀消失,繼續妊娠至分娩);3例無效(症狀減輕或未能控製,仍流產者)。(資料來源)浙江中醫雜誌,1986,2。按:習慣性流產即“滑胎”。安奠二天湯以黨參、白術、山藥、扁豆、炙甘草補氣健脾,資養後天;以熟地、杜仲、枸杞、山萸肉滋腎益血,培補先天;更加阿膠一味,不僅能輔助熟地滋陰補血,而且有止血安胎之功。凡流產3次以上者,主方中重用黨參、白術、山藥,加巴戟、川斷,以增強益氣固腎之力,脾健腎固,氣血和調,其胎自安,不致淹產。

(方名)固胎湯

(處方)川斷24-3。克,桑寄生15-“克,杜仲12-18克,山藥15~30克,人參“5~3克,白術9-12克,白苟9-12克。

加減:氣虛胎下墜者,加黃芪9-15克,升麻3-6克,柴胡3-6克,補氣升提;腰痠痛者加菟絲子、狗脊、熟地,補腎固衝任;腹痛者白芍量加大到12-巧克,配炙甘草,以緩急止痛;腹脹者加砂仁3-9克,或蘇梗6-9克,枳殼3-6克,醒脾行氣消脹;陰道出血者加阿膠(烊化)9-15克,地榆炭8-魄;眩暈者(髙血壓、加%藤9-15克,或黃芩2-6克,以平肝熄風1嘔吐者加竹茹6克,代赭石9克,但山藥須加大15-30克,補脾腎,固衝任,以防衝任不麵而流產。(用法)湯劑,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治療15例習慣性流產患者中,4例是衍期而生(超過原預產期1(5-20天),其餘均是足月按斯而生。

(資料來源)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80?10按:連續流產,損傷於腎,腎虛衝任不固,胎失所係,故腰瘦痛,腹下墜。氣虛甚者則陽虛,腎陰虛,帶脈失約,任脈不固,精液滑脫而下,則白帶清冷而多,方氏自擬固膾湯加減,治療以補腎助陽,健脾安胎。

(處方)菟絲子3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療效)舉驗案2例。(資料來源)河北中醫,1987,5。

按:劉氏在臨床遇到習慣性流產病人,用上方屢屢獲效。(處方)鹿角膠、巴戟天、仙靈脾、萸肉、杜仲各10克,黨參、熟地各12克,炙黃芪、‘淮山藥各15克。(製法)水煎服。

(用法)流產後未見成孕和孕後未見陰道出血者均每月服。劑左右,服至前幾次流產的月份後遞減;如已見陰道出血,則佐入止血藥,血止後再服上藥。

(療效)經治54例,成功48例,無效6例。治愈率為88.9。

(資料來源)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7,5。按:滑胎,係指連續3次以上如期而墜者,現代醫學稱之為“習慣性流產”。其病因,胡氏臨床所見,認為多數係腎陽不足而致,故采用補腎助陽安胎法,具有較好的療效。

(方名)桂枝茯苓丸加減

(處方)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各10克,續斷、杜仲各15克。

(用法)月經前一周服桂枝茯苓丸3劑,經後1周服八珍湯3劑,直至妊娠。

(療效)舉案例1例治愈。

(資料來源)四川中醫,1989,60按:文中所舉滑胎之案例為衝任虛寒,瘀血內阻胞宮。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養胎,以致墜胎,方用桂枝通血脈,茯苓安正氣,芍藥和營血,丹皮、桃仁祛瘀血,加杜仲、續斷補許腎,固衝任,合而用之,乃收其功。

(處方)黨參、枸杞各15克,熟地、鹿霜、菟絲、巴戟各20克,續斷、杜仲各10克。

兼有脾氣虛弱者,加升麻、柴胡各12克,黃芪15克,砂仁8克,蘇梗9克,陳皮6克。兼有胃陰不足者,加生地20克,石斛15克,黃芩、烏梅、竹茹、沙參各12克,黃連9克,半夏6克。兼有胞脈受損陰道流血者,加阿膠12克,血餘炭15克,棕炭、陳艾葉炭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滑胎103例,妊娠到正常預產期分挽出幼嬰身體健壯,智力發育良好102例,占99,03場;妊娠4個月自然流產者1例,占0,97%。

(資料來源)四川中醫,1986,3。按:本病主要是腎氣不足,氣血失調,衝任不麵,不能攝血養胎所致。因為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衝任之氣固則胎載血養,.其胎可正常生長發育,反之則發生滑胎、小產等病。方中人參大補元氣,寧神益誌,鹿茸補元陽,生精髓;菟絲、枸杞、巴戟、杜仲、續斷補腎固衝,養肝和血,又有加速胎兒生長,發育,補充孕婦氣血,防病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母嬰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