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女性不孕(十六)(2 / 3)

1疔效)經治115例,治愈85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89,4%。

(資料來源)陝西中醫,1989,2。

按:輸卵管阻塞中醫辨證屬肝瘀氣滯,衝任瘀阻,所以消通膏采用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疏肝通絡藥為主,可使腫脹消散,粘連鬆解,使輸卵管恢複正常的功能。282

臍眼又稱神闕,居於任脈與衝脈相連處,同起於胞中,對治療婦科疾病有直接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提示: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腔最後閉合處,和全身皮膚比較無皮下脂肪,表皮角質層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易於穿透,易於彌散,臍下有腹腔上下靜脈,並有豐富的血管網,對藥物的敏感性最強,吸收迅速。此外,臍部形成自然封閉,能長期保持藥物均勻的放置。所以,藥物臍療是一種既經濟,且療效又迅速的一種治療途徑。

(方名)通閉湯

(處方)水蛭、丹參、當歸、川芎、杜仲、甘草各適量。

(製法)湯劑。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經治12例,治愈10例,有效2例。

(資料來源)河南中醫。

六、流產、保胎

(一)先兆流產

(方名)泰山磐石散加減

、(處方)黨參15克,熟地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白術10克,黃等10克,淫羊藿12克,續斷12克,丹皮10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經治先兆流產卵胎,治療後足月順產91胎,有效率為91.8%;習慣性流產保胎8例,足月順產7胎,有效率87.5%。

(資料來源)雲南中醫雜誌,1985,6。按:景嶽泰山磐石散中黨參補氣以固其胎,熟地滋陰以養其血,二藥補氣養血共為主藥5白術補中益氣,:1培補後天,當歸補血養血,改善胎元之供血,白芍斂陰和營,以養殘陰,淫羊藿、續斷固衝安胎共為輔藥;黃芩清氣分熱,丹皮清血分熱,以正氣血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共奏補氣養血,固衝安胎之功,此方加減應用,確有力挽流產和洽療習憤性流產的效果。(方名)鹿巴仙湯

(處方)鹿角片、巴戟天,仙靈脾、萸肉、杜仲各10克,黨參、熟地各12克,炙黃芪、淮山藥各15克。

(用法)流產後未見成孕和孕後未見陰道出血者均脤此方。每月服15劑左右,服至前幾次流產的月份,爾後遞減。如已見陰道出血,則佐入止血藥,俟血止再服此方。(療效)經治54例,治愈48例,6例無效。

(資料來源)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7,5。按:鹿巴仙湯有助陽安胎之功。方中鹿角片、巴戟天、仙靈脾補腎助陽;熟地、淮山藥、萸肉補腎滋陰;杜仲補腎安胎;黨參、炙黃芪健脾益氣,有後天補先天之意。(方名)保胎湯

(處方)黃芪、黨參(或太子參)各20-30克,白術、白芍、山藥、地黃、炒杜仲、桑寄生各12-15克,砂仁6克,大麥4-6枚(方中杜仲、砂仁缺貨,可用川續斷、蘇梗代之)。氣血虛弱者,方中用熟地、炒白芍、焦白術,可加阿膠、黃精;陰虛內熱者,方中重用太子參(用西洋參更佳),地黃、白芍、白術均用生,另加黃芩、丹皮、二至丸5脾腎虧損者,選加菟絲子、覆盆子、肉豆蔻、益智仁;胞宮虛寒者,可加仙靈脾、補骨脂、肉桂;外傷所致者,酌用當歸、赤芍、三七粉;氣滯者,可加白蔻仁、陳皮,或佛手、八月紮,納呆者,宜加炒山楂、炒雞內金、炒扁豆。出血較多者,選加地榆炭、黃芩炭、苧麻根,或仙鶴草、艾葉炭各常量,((用法)水煎服。

(療效)治療先兆流產60例,50例有效(症狀消失,繼續妊娠至分娩),一般服藥5劑左右見效,其中3-6劑效者31人,7-9劑效者16人,10劑以上效者3人。

(資料來源)浙江中醫雜誌,1986,2。

按:先兆流產的病因雖多,然其病機的主要特點是衝任失調,係胎無力,胎氣不寧,所以必用調補衝任,保元安胎為大法。衝任兩脈以先天腎氣為根本,後天脾胃為基礎,又需依靠肝的疏泄,故調補衝任多以肝、脾、腎三髒入手,保.胎湯即本此旨擬訂、

(處方)黨參10-15克,山藥10-20克,炒白術10~15克,杜仲10-12克,續斷10-20克,冤絲子10-20克,桑寄生10-15克,砂仁6-10克,枸杞於10-12克,黃莘9克。

隨證加減脾腎兩虛證:陰道出血,色淡量少,腰酸膝軟,小腹墜痛,倦怠乏力,納食不香,加黃芪20克,狗脊10克;肝腎陰虛證:陰道見紅,色褐量少,腰痛如折,腹痛下墜,加白芍10克,女貞子12克;氣血兩虛證:陰道出血,色淡量少,腠痠乏力,腹痛下墜,加熟地12克,炒白芍10克,阿膠12克;跌仆閃挫怔:有勞累或外傷史,陰道出血,色紅量少,腰痠小腹陣痛,加當歸4克,黃芪15克,熟地12克,升麻炭10克。

(用法)每日服藥1劑。待先兆流產症狀消失後,再繼續服藥2周。如有流產史者,可服藥超過上次流產時間2周。治療斯間要臥床休息,避免體力勞動,禁房事。

(療效)治疔56例中治愈47例,占83,9楊0(資料來源)河北中醫,1989,5。按:先兆流產多係脾腎兩虧,肝腎不足,治宜健脾補腎,養肝固胎。藥物多選用黨參、山藥、杜仲、寄生等品。

(方名)安胎飲

(處方)黃芪、太子參、當歸、白芍、生地、黃芩、白術、川續斷、桑寄生、杜仲、菟絲子、苧麻根各10克。

跌仆外傷加砂仁5克,陰道流血加旱蓮草、地榆各10克,腹痛明顯者加大白芍適量。

(用法)每日1劑,服至超過以往流產月。(療效)治療先兆流產23例,有效)8例,無效5例。

(資料來源)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卯9,1。按:先兆流產屬中醫“胎漏”、“胎動不安”範疇,主要由脾腎虧虛、氣血不足、衝任失固所致。所以,治療重在補腎健脾,益氣養血。安胎飲方中太子參、黃芪、白術補脾益氣,當歸、白芍、生地養血安營,杜仲、川續斷、桑寄生,菟絲子麵腎強腰以安胎,黃芩、苧麻根安胎清熱止血。全方具有補氣徤脾、固腎安胎之效,本固血充則胎自安。此方藥性平和,無副作用,對胎兒發育無不良影響,治療先兆流產效果優良。

(二)習慣性流產

(方名)防胎湯

(處方)炙黃芪、西黨參、炒白術各15克,歸身、杭白芍、菟絲子各)0克,川貝母、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幹生薑、炒艾葉、羌活、荊芥、枳殼、厚樸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劑分早晚各服1次,隔日服1劑。(療效)治療習慣性流產48例,結果:妊娠到正常預期分娩者46例,占95,83%。妊娠4個月自然流產者2例。

(資料來源)陝西中醫,1989,80按:習慣性流產,《巢氏病源》稱之為“數墜胎”,《醫宗金鑒》稱之為“滑胎”。發生原因多為氣血虛弱,腎氣不足,以致胎兒缺少營養,或因房事太過,怙緒改變,跌仆損傷,以及急性傳染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其治療主要著眼於益睥腎而安胎。

如《產寶百問》說:“胎動腹痛,急服益氣安眙藥”。《女科經論》也說:“胎前用藥,多以補脾為要,此產後元氣之本也。”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根,安身立命之源,胎居母腹,賴腎以載;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胎孕既成,必依母體氣血滋養。然而,臨證時應隨證化裁,何氏采用防胎湯治療,方中黃芪、黨參、甘草補中益氣;當歸身、杭白芍、川芎補氣和血;菟絲子益氣固腎,養血安胎;白術能補脾以資其健運;艾葉溫經:生薑散寒;厚樸、枳殼理氣行源;羌活、荊芥祛風利氣,「貝母解鬱寬胸,散結化痰除煩熱。鬱解滯行,氣血流暢則身安。諸藥配伍,具有補麻安胎,補腎健脾,固氣養血,疏氣解鬱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