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女性不孕(十二)(3 / 3)

(穴位)中極穴。

(針法)在中極穴埋線方法。

(療效)共治療盆腔炎114例,治愈49例,顯效25例,好轉33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93。吻。一般在術後半月內腹痛減輕,3個月左右其他自覺症狀如腰痛、腰骶墜脹、白帶等與附件增厚壓痛等體征消失,有14例治愈後受孕。

(資料來源)廣東醫藥資料,1975,100(穴位)中極、歸來、關元、腎俞等。(針法)每穴注入胎盤組織液0.5毫升,每次不超過四個穴;或每穴注入1詠奴佛卡因3-5亳升,每次2-3個穴。一般治療5-10次。

(療效)治療90例中,治愈23例,顯效)6例,進步50例,無效1例。以治療急性盆腔炎效果較好。

(資料來源)廬山全國針灸針麻工作籌備會交流資料。

(穴位)一組:維胞(雙)、三陰交(左)、足三裏(右);二組:關元透中極、三陰交(右)、足三裏(左:)。

(針法)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一組,每日1次。每穴注射藥液2-6毫升,6-10次1療程。(療效)治療5例,均有效。(資料來源)新醫藥通訊,1972,6。

四、子宮疾病

(一)子宮內膜移位症(方名)克痛湯

(處方)黨參“克,赤芍口克,川芎12克,三七粉2克(分吞)。

月經期加琥珀粉1克(分吞‘),經後加黃精⑶克,平時加栽術10克,三梭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個月後改隔日1劑,3個月為1療程。

(療效)經治11例,痊愈4例,顯效6例,好轉1例。(資料來源)上海中醫藥雜誌,1卵2,120按:許氏自製克痛湯治療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療效較好。

(方名)轉位湯

(處方)桃仁、生軍、山梔、丹皮、當歸、白芍、川楝子、牛膝各克,生地、益母草各15克,製香附6克,生甘草3克。

(用法)經後先服逍遙丸或丹梔逍遙丸,每次6克,每日3次。經前十天始服“轉位湯”,每日1劑,連服7日。必須連續應用3個周斯。

(療效)經治6例,均痊愈。(資料來源)江蘇中醫雜誌,1987,1。按:本病位在肺胃之門戶一一氣管、咽喉;其本在衝任之氣不能下達胞宮;其因在肝氣鬱結,化火上逆,迫血逆亂而上。故肝經鬱火,擾動血海,衝任之氣不能下達,經血隨氣循脈上逆,犯胃刑金,衝達氣管、咽喉,破絡而出。

在治療上,先服逍遙散以柔肝養血調衝任,現代醫學認為其有調節性激素的平衡作用。後服“轉位湯”瀉火清熱,降逆歸流。其方含有桃仁承氣湯之義,有改善肺鬱血,降低出血部位冷點的作用。(方名)血竭散

(處方)血竭粉(吞服)2克,蒲黃(包煎115克,莪術、三棱、元胡、川楝子各9克,青皮、柴胡各6克,生山楂10克。

加減法:①經前乳胸脹痛,行經量少腹痛劇烈者,蒲黃.宜生用;若經量多者,原方服至經期即停止。②經量少者,可加丹參、赤芍;痛甚者加炙乳、沒。③經量多且有瘀塊者,去莪、棱、州楝、元胡,蒲黃宜炒用,並加五靈脂、仙鶴草、益母草、熟軍炭、三七粉。④經量多伴有肛門墜脹、大便次數增多者,蒲黃宜炒炭用,並加煨薑炭、山楂炭、熟軍炭、牛角腮。⑤下元虛寒,少腹冷痛者,加葫蘆巴、炒小茴。⑥脾虛納呆者,加西黨參、炒白術。⑦伴有盆腔炎症者,加劉寄奴、石見穿、紅藤、丹皮、蒲公英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效佳。(資料來源)浙江中醫雜誌,1989,9。

按: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半發生在生育期婦女,常伴發不孕。朱氏自擬血竭散,本方以血竭破積血、生新血,消滯定痛為君;蒲黃活血祛瘀,善治瘀結腹痛為臣;佐以棱、莪、生楂,均為破血散瘀之佳品,功能消散積聚癥瘕;柴胡、青皮、元胡、川楝功擅疏肝理氣止痛,又有健脾和胃,消積化滯之力。全方配伍,具有活血化瘓,軟堅散結,行氣止痛,扶正達邪之功效。

朱氏臨床常用藥對治療本病,既方便,又靈活,如:①蒲黃配赤芍:功能活血止痛為治療本病常用之品。②莪術伍三棱:功能破血祛瘀,理氣止痛,是治療本病必用之品。③柴胡合元胡:既能疏肝理氣,又有活血止痛之功,伴有經前乳脹、痛經者尤效。④元胡共川楝子:元胡破血消癥止痛,川楝子疏肝理氣止痛,為本病痛經常用之品。⑤血竭與三七:為本病經量多者必用之品。既有散瘀行滯之力,又有止血、定痛之功,若配合熟軍炭尤妙,且無留瘀之弊。⑥乳香配沒藥:為本病痛經首選之品,功能活血行氣、散瘀止痛,尤其止痛作用更佳。⑦公英伍紅藤:清熱解毒,為本病伴有盆腔炎症首選之品。⑧石見穿合劉寄奴:活血通經止痛。凡盆腔瘀滯症積,如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瘤等皆宜用。⑨蒲黃共五靈脂:治一切血滯腹痛,尤宜本病瘀塊多、行經欠爽之痛經。⑩青皮與陳皮:青皮破堅散滯、陳皮健脾理氣。凡本病血瘀氣滯之痛經皆可應用。

朱氏又擬灌腸方組成:丹參、石見穿各30克,赤芍、三棱、莪術各15克。上藥煎取濃汁,每次100毫升,經淨後第5天開始保留灌腸,每日1次,每月灌腸10天,3個月為1療程。

(處方)紅參⑴克,鹿膠(兌服:)、血餘炭各20克,龜膠(兌服)、枸杞、黃芪各15克,當歸、棕櫚炭(兌服)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療效)舉驗案一例。(資料來源)四川中醫,1987,11。按:本病屬中醫崩漏範疇。其病機為脾腎不足,統攝無權,衝任失固所致。方中紅參大補元氣,攝血固脫1鹿膠、龜膠、枸杞、血餘炭、棕櫚炭以補腎固衝,收斂止血。

案例:劉X,女,28歲,已婚。19口年15月15日診。患者於兩月前突然陰道出血不止,伴見少腹痛,頭暈。某醫院診斷為“子宮內膜增生”。做了清宮手術,以止血、收縮子宮等藥物治療1月,但仍出血淋瀝不止。剖診:陰道出血不斯,每日用衛生紙約10克,伴有頭暈、眼花,麵色蒼白,納呆,少腹不適等,用上方二劑血止。後以歸脾湯加鹿角霜20克,連服5劑痊愈,2個月後訪問未複發,並受孕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