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女性不孕(十三)(1 / 3)

(二)子宮肌瘤(方名)加味生化湯

(處方)當歸24克,川芎15克,益母草扣克,桃仁9克,炮薑3克(以出血為主症用黑薑6克:1,炒芥穗6-9克,炙草3克。

加減:有緒節者,加三棱枝,莪術6克,肉桂3克。經期或正出血、且量多時,改用小量生化湯:當歸9克,川芎0克,益母草15克,桃仁6克,黑薑6克,炒芥穗9克,炙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81劑。30劑為1療程。(療效)共治療子宮肌瘤及子宮肥大症70例,其中子宮肌瘤24例:治愈8例,治愈率為33.3%;有效者13例,有效率為54.2%。子宮肥大症46例:治愈25例,治愈率為54.4(5有效)8例,有效率為卯.1%。

(資料來源)山西中醫藥雜誌,19卯,66

按:子宮肌瘤及子宮肥大症屬中醫“癥瘕”“血疲症”範疇。《婦人大全良方》、《濟陰綱目》等,有關癥瘕的記載,亦多認為是由於寒氣侵襲子宮,致氣血凝滯。總之,可以認為子宮肌瘤、子宮肥大症是寒邪侵襲子宮,氣不得通,惡血留滯,日久而成。故選用傅氏生化湯加味,方中當歸24克為君藥,可養血活血;川芎理血中之氣,佐當歸以活血;祧仁、益母草活血化瘀,以消血之瘀滯;炮薑、芥穗活血通絡,引血歸經,以加強消瘀之力;炙草和中。子宮肌瘤和子宮肥大症之瘀血,絕非數日之內可消除。用峻劑消瘀去癥之藥,容易傷正,故選用加味生化湯,且化且生,即化瘀生新,活血養血,使祛瘀消癥而不傷正,養血扶正而不滯邪,使之瘤消而身健,可避免手術治療的痛苦。

(方名)丹澤四物湯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或赤芍、丹參、澤蘭、三:棱、莪術各常量。氣虛加四君子湯;月經期加白芨、仙鶴草、艾葉炭;腎虛加續斷、寄生各常規用量。(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經治30例,臨床治愈5例,顯效6例,有效10例。

(資料來源)湖北中醫雜誌,1986,4。按:子宮肌瘤屬於中醫學癥瘕範疇。大多數患者崩漏日久,正氣受傷,表現為虛中夾實。故選用丹澤四物湯加三棱、莪術以養血調經,逐瘀散結。因此能使月經量減少,症狀改善,部分病例治療後肌瘤縮小,少數病例子宮可恢複至正常大。

(方名)活絡效靈丹合失笑散

(處方)丹參15克,赤芍15克,生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酒香附10克,乳沒各5克,夏枯草15克,坤草10.克。(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療效)共治60例,有較好的療效。(資料來源)天津中醫,1987,2。按:本病因氣血凝聚已非一日,用活血化瘀之品治療,一般月餘之後可使症狀減輕,三個月後症狀會有較明顯好轉,甚至完全消失。但使患者子宮恢複正常卻需一段較長的治療過程,尤其是粘膜下子宮肌瘤患者,往往見效較慢,所以今後應繼續觀察,改進治療,提高療效。

(方名)消癥湯

(處方)丹參15-25克,桃仁10-15克,蘇苟10-20克,三:梭8~10克,橘核10-20克,香附6-12克,蕩枝核15-20克,桂枝6-12克,山慈姑6-12克,山豆根10-20克。

子宮肌瘤加吳萸10-15克,莪術8-15克;‘卵巢囊腫加枳殼8-12克,川楝子6~12克,烏藥6~15克;體弱氣虛藥量宜小或加黨參、白術、白芍、茯苓;血虛藥量宜小,加白芍、熟地、黃精;帶下量多粘稠色黃加萆蘚,車前子;帶下量多清稀色白加炒山藥、椿根皮、炙螵蛸;大便稀去桃仁,加炒山藥、扁豆、黨參、炒白術;心煩失眠加夜交藤、柏子仁。

(用法)每日1劑,月經期停服,經後第七天開始服藥,藥量由小逐漸加量。不宜服藥者改用灌腸法。每個月經周期為一療程,每療程服藥10-14劑,一般治療2-3個療程,最多4療程。

(療效)經治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88例,其中52例子宮肌瘤,治愈33例,占63.4%;好轉17例,占%。36例卵巢囊腫治愈25例,占69.4%;好轉9例,占25%。(資料來源)河北中醫,1987,4。按:消癥湯具有理氣活血,消癥散結之功,用之能使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縮小或消失,使患者免於手術之苦。(方名)棱莪四物湯加味

(處方)香附5克,當歸12克,川芎6克,白芍10克,幹地10克,丹皮6克,丹參10克,桃仁10克,紅花3克,三棱5克,莪術5克,蘇木3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一月為1個療程。(療效)治療子宮肌瘤效佳,臨床治愈20多例。(資料來源)中成藥研究,1980,4。按:對子宮肌瘤患者可分成兩類:即對於那些肌瘤甚大,伴有頭昏、乏力,體質虛弱者的患者采用攻補兼施法治療;對於那些肌瘤較小,體質較好的患者則采用攻堅破瘀法治療。

(方名)消瘤湯

(處方)炮山甲15克,三棱、莪術各12克,丹皮、桃仁、茯苓、赤芍各10克。

1氣滯血瘀型加製香附、王不留行;月經期或出血多選用生地、熟地、生白芍、熟白芍、益母草、當歸、桃仁、黑蒲黃、炒五靈脂、貫眾炭、參三七粉。陰虛肝旺型加白芍、麥冬、北沙參、玄參、王不留行;月經期或出血多選用生地、熟地、赤芍、白芍、桃仁、紅花、阿膠、女貞子、旱蓮草、益母草、鱉甲。氣血兩虛或血瘀型加黨參、炙黃芪、雞血藤、夏枯草、白術、桂枝;經期或出血多選用黨參,炙黃芪、櫓豆,大棗、白術、茯苓、炒槐花、側柏炭、黑地榆、參三七。

(製法)湯劑。

(用法)水煎每日1劑。

(療效)經治40例,治愈6例,顯效)2例,有效7例,無效)5例。

(資料來源)福建醫藥雜誌,1988,1。

(處方):黃芪20-30克,當歸6-9克,赤白芍各10克,桂枝5克,雲苓10-20克,丹皮9克,三棱6克,莪術6克,楂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齊11。

(療效)經治12例,痊愈6例,顯效4例,有效1例,無效1例。

(資料來源)雲南中醫雜誌,1981,56按:曆年來,國內外對子宮肌瘤的治療,多采用手術摘除,但此不適用於生育年齡的婦女,雄激素洽療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為此而開展了中醫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

筆者在養正除積的立法思想指導下,選用了當歸補血湯

與桂枝茯苓丸合方治療此病。現代醫學研究提示扶正培本法可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增加垂體一一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加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因而采用本法較單純活血化淤為佳。(方名)桂苓丸

(處方)桂枝10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牡蠣3魄,鱉甲10克,卷柏10克,祁艾1魄,青皮站克,川續斷10克,黃柏6克,北芪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