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女性不孕(六)(1 / 3)

(五)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

(方名)截崩斬漏湯

(處方)赤石脂40-60克,血餘炭10-15克,陳掠炭20-30克,烏梅炭15-30克,地榆炭15-40克,熟軍炭2克,仙鶴草30-卯克,焦白術10-30克,阿膠15-60克烊衝,雲南白藥4克(分三次衝服)

(用法)每日1劑,煎取濃汁200-300亳升左右,分三次服。

(療效)經治37例,痊愈32例,好轉3例,無效2例。(資料來源)湖北中醫雜誌,1985,6。

按:室女崩漏,崩者以實班為多,漏者以虛證為多;實則多以胞宮血淤,衝任血熱為主;虛則多為陽氣不足,中氣卞陷,陰轎虧失所致,與心、脾、肝、腎關係密切,其關鍵在於腎。

本方即收斂止血而截崩斬漏治其標,又涼血活血滌胞中離經之淤血,達到澄源固本之目的;並佐以補益,使祛邪麵攝與扶助正氣相輔相成。

(方名)疔崩止漏湯

(處方)冬桑葉、生白芍、生黃芪各30克,田三七8克。血熱者加黃芩10克,生地15克;血虛者加當歸15克,阿膠珠15克;脾虛者加黨參15克,炒白術⑶克;腎陰虛者加女貞於16克,旱蓮草15克1腎陽虛者加熟地12克,菟絲子10克;陰道出血不止者加雲南白藥5克(衝服),地榆炭15克;腹痛甚者加玄胡10克,烏藥10克。(用法)水煎服。

(療效)經治64例,顯效42例,有效)7例,無效5144例。

(資料來源)湖北中醫雜誌,1984,5。按:筆者認為血熱沸溢、中虛不固和胞絡淤滯是崩漏最基本的病理。故治法多從清、補、散三方麵進行。清者清其血熱,熱去血自安寧。補者補其脾氣,脾氣健旺則統攝有權。散者散其淤滯,淤去新生則血行常道。本方用洽肝鬱脾虛的崩漏效更佳。

(方名)溫經湯

(處方)吳茱萸15克,當歸、白芍、川芎、人參、桂枝、倆膠、丹皮、生薑、甘草、半夏、麥冬各克。

(製法)上藥研細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用法)每服一丸,日服三次,溫開水送下,忌食生冷,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療效)經治11,痊愈6例,顯效4例,好轉1例。

(資料來源)黑龍江中醫藥,1989,3。按:一般認為本病發生是由於腎虛所致,治之當補腎之陰陽。然筆者經臨床實踐認為中焦虛寒,衝任阻滯,血瘀其經亦可引起本病發生。溫經湯所適青春期功血屬於素體脾虛,感受寒涼,或母孕時期過飲寒涼之病因,其病者以體質消瘦,月經淋漓不斷較為常見,因此臨床辨證施治需抓住中焦虛寒之象用之即可奏效。

(方名)黃芪地榆湯

(處方)黃芪50克,血見愁、生地榆各20克,黨參25克,酋草15克。

屬血熱者加生地40克,黃柏20克,鱉甲30克;脾虛加白術、山藥各20克,升麻15如腎陰虛加女貞子、山萸肉各20克;腎陽虛加杜仲、菟絲子各20克;血虛加當歸、熟地各20克,白芍、阿齡15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療效)共治療崩漏150例,痊愈113例占75.3%,好轉28例占7%,無效9例占6%,總有效率為94%。(資料來源)吉林中醫藥,1989,10按:崩漏之因多由血熱、脾虛、腎虛、血瘀傷損衝任之脈,致使衝任氣虛,月水非時而下。其病之本在於氣虛,蓋“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統攝無權必致血脫。而失血更加耗氣,衝任之氣更虛,所以釙氣是治療崩漏之根本。又因出血是崩漏之主症,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止血又是治療崩漏之關鍵。本組病例采用黃芪地榆湯治療,恰能切中病機,符合塞流、澄源、固本複舊這一理論,所以能獲得顯著療效。

(方名)鹿紅湯

(處方)鹿角霜30克,阿膠卯克,紅花24克,當歸克。血虛者加紅參10克,熟地20克;寒者加炮薑10克5氣虛者如紅參6克,黃芪20克;血熱者加丹皮12克,地榆15克。(用法)日1劑,水煎服。

(療效)治疔崩漏31例,服1劑治愈者8例,服2劑治愈者14例,脲3劑治愈者7例。

(資料來源)福建中醫藥,1985,30按:崩漏指不在月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淋漓不斷出血的統稱。如《諸病源候論》雲5“血非時而下,淋漓不魴而成漏下,忽然崩下謂之崩中”。其發病之因較多,證型複雜,有脾虛、腎虛、氣虛、瓶熱、血寒、血歡等之分。治療上有塞流,澄源、複舊三大原則〃湯氏運用鹿紅湯,盡管臨床證型複雜在辨證中僅掌握“經血暗紅,挾塊狀或舌質紫,舌邊有斑點”,均可投本方。方中取鹿角霜補虛助陽;阿膠滋陰補血止血;紅花活血祛瘀;當歸和血,諸藥共奏祛瘀生新,符虛止血之功。

(方名)紫草阿膠湯

(處方)紫草、烏賊骨、棕櫚炭、側柏葉炭、阿膠(烊化)各扣克,生地、白芍、黃芩、青蒿、地骨皮各15克。(用法)水煎服,日1劑,5日為1療程。(療效)治療100例,血熱型32例,治愈31例,好轉1例;陰慮血熱型48例,治愈45例,好轉3例;氣虛血癍型20例,治愈11例,好轉2例,無效7例。總治愈率為87詠,總有效率為93%。

(資料來源)雲南中醫雜誌,1984,6。按:崩漏的病因雖然很多,但臨床上確以熱和虛者多見,熱盛則迫血妄行,氣陰兩虛則攝納不固,所以清熱涼血、收澀止血、補益固正、虛實兼顧是治崩漏大法。同時“塞流、澄源、複舊”亦是我們治此病的根本原則。本方正是根據以上原則製定的,所以該方在治療此症中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但在用此方時還應注意隨症加減,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遇崩漏暴下如注可另服獨參湯或輸液輸血等,切不可拘守定法。

(方名)參茜童便飲

(處方)黨參、茜草各12克,童便50毫升(衝服)。(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療效)經治266例,痊愈254例(服藥後血止,三個月內不複發者有效)0例(服藥後血量明顯減少,止後有少量岀血者無效2例(服藥後出血量如前者)。(資料來源)四川中醫,1987,60按:崩漏常見於脾虛、氣虛、血熱、肝腎不足、血瘀、氣滯等證,崩中以塞流為急務,漏下以澄源複舊為要衝。筆者認為:盡管其臨床證型複雜,隻要在辨證施治中抓住扶芷固本,塞流與澄源並用,始終貫穿活血化瘀,以參茜童便飲靈活加減運用,每能獲效。方中黨參健脾益氣攝血,顧護無形之氣;茜草化瘀活血,炒炭長於止血;童便滋陰養血,化瘀止血6全方共奏益氣養血,化瘀止血,滋陰降火之功。(方名)地榆苦酒煎

(處方)生地榆、烏賊骨各30克,益母草2咬,黃芪、枳殼各15克,當歸10克,苦酒毫升(即陳醋:)。

(製法)先將藥物置砂鍋內,加入適量之溫水與陳醋100毫升。浸泡半小時,繼以文火慢煎,以醋味揮發盡為度,取藥液頓服。二煎將藥渣內加陳酷50毫升,溫水適量,餘法同前。

(用法)每日一劑,早晚服。5日為一療程,如未效,繼服藥一療程。

(療效)經治118例,近期治愈91例,近期有效)3例,無效)4例。

(資料來源)陝西中醫,1989,5。

按:祖國醫學認為漏下的發病機理為:衝任不麵,經血失約。導致的原因有血熱、血瘀、氣虛等。方中取地楡、烏賊骨兩藥同入肝腎,善走下焦,直達衝任,具有良好的收斂止血,澀經麵衝之功,再加陳醋則收斂固澀之力更強。黃芪、當歸、枳殼、益母草則有補氣行血,化瘀生新之效,並取其一則以化“久漏不止,瘀作崇”之瘀,二則以補己損之氣血;三則以防地榆、烏賊骨、陳醋收斂固浬太過的留瘀之弊,全方共奏收斂麵衝,化瘀生新,攝血歸經之功。

(方名)固腎攝血湯

(處方)熟地黃、枸杞子、山藥各12克,蒲黃炭、山茱萸,菟絲子20克,川斷、黨參、黃芪各15克,海螺蛸、克。

陰虛火旺,上方去黨參、黃芪、熟地黃,加太子參18克、生地黃15克;陰道流血已止,上方去海螵蛸、蒲黃炭,加何首烏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