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用方法化解工作中的實際問題(4)(1 / 3)

4.心胸開闊,以靜製動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將自己的競爭對手看做死敵,為了成為那個令人豔羨的勝利者,也許會不擇手段地排擠競爭對手。或是拉幫結派,或是在上司麵前曆數別人的不是,或是設下一個又一個巧計使得對方“馬失前蹄”……可悲的是,處心積慮的人往往並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除了收獲沮喪和悔恨,再也得不到別的什麼。

5.學會欣賞你的競爭對手

張前應聘一家著名的廣告公司,經過層層選拔,最終進入了複試,成了6位入圍者之一。複試內容很簡單:讓每位入圍者按要求設計一件作品並當眾展示,讓另外5人打分,寫出相關的評語。

張前在評分時,對其中兩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懷著複雜的心情給他們打了高分,並寫下了讚語。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選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賞的那兩人中隻有一位入選!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該廣告公司老總的一番話使他翻然醒悟。老總說:“入圍的6個人可以說都是佼佼者,專業水平都較高,這固然是重要的方麵。但公司更為關注的是,入圍者在相互評價中,是否能彼此欣賞。因為,庸才自以為是,看不見別人的長處,若對對方視而不見,那就顯得心胸太狹隘了,從嚴格意義來說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幾位雖然專業水平不錯,但遺憾的是他們缺乏欣賞對手的眼光,而這點較專業水平其實更重要。”

在當前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是否具有欣賞別人的眼光和接納別人的胸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這樣的眼光和胸襟,才能取長補短,團結協作,共同進步。這也正是複合型人才必備的素養之一。

如何與他人協作

一個業務專精的員工,如果他仗著自己比別人優秀而傲慢地拒絕合作,或者合作時不積極,總傾向於一個人孤軍奮戰,這是十分可惜的。他其實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使自己更優秀。

成功人士善於合作,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在孤島上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所以,他們得出如下結論: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學會與別人一道工作,並能夠與別人合作。

事實上,那些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擁有共創卓越的合作意識,甚至可以說,是否擁有這種合作精神乃是企業能否永續光輝的根本。因此,世界500強公司都在著力追求和培養把個人的創造力融入集體協作的合作精神。

然而卻有一些職場中人,隻工作不合作,寧肯一頭紮進自己的專業之中,也不願與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流。這樣的人,想靠單打獨鬥把自己帶到事業的頂峰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專業上有所突破的時候,人家早已遙遙領先,你的心血也就隨即變成“明日黃花”了。

當今時代是市場經濟時代,市場經濟是廣泛的交往經濟,離不開與各種類型人的合作;當今時代又是競爭時代,隻有選擇合作,才能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一族。

那麼,我們該如何與別人進行合作呢?

1.力所能及時,要主動向別人提供援助

可以說,在現代社會裏,隻靠自己獨立就可完成的工作幾乎是沒有的。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工作是單個人所不能勝任的,因此,知識共享和合作精神成為對企業員工的基本要求。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企業的規章製度也是如此,總有些事情是規章製度無法規定的,也一定會有一些意外的情況出現。在這種時候,能否主動請纓,毫無怨言地接受任務,是優秀與平庸相區別的標誌。一般說來,老板都會銘記員工對企業的超額付出,一有機會就會給予回報。所以,當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要主動向別人提供援助。

2.積極參與到團隊之中

在團體活動中,如果你總喜歡讓別人出頭露麵,自己卻靜靜地坐在那裏,做一個感興趣的旁觀者。那麼,你就無法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贏得團體中其他成員對你的尊重。無法對團體的決定施加影響。既然你同樣對團體的最終決策負有責任,無論你態度積極或保持沉默,你都可以貢獻你的聰明才智。你應該創造積極的心理暗示。第一步要意識到你的想法或許是不合理的,那些最擔心“每個人將認為我是一個傻瓜,都會恥笑我”的人,一般來說是最有思想和見識的。實際上,往往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缺乏自律意識,善於空談,徒有熱情而無建樹。如果你感到憂慮和焦急,那麼,你需要迫使自己邁出第一步。萬事開頭難,隨著你不合理的怪念頭的減退,以及你自信心的增強,你就能積極地參與到團體的活動中來,為團體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