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用方法化解工作中的實際問題(1)(2 / 3)

葛魯夫是一個有著強烈危機感的人,這種危機感促使他帶領“英特爾”積極變革,以變革來應對危機。

曾看過一個關於“蟬猴”的故事。蟬猴是蟬的幼蟲,在它成長為可以爬上樹“歌唱”的蟬之前,要經過一次至關重要的蛻皮,如果不完成這次蛻變,它隻能長眠於地下,永遠也不能變成可以歡歌的蟬。其實,蟬猴的經曆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甚至每一個企業的寫照。危機是隨時都會出現的,危機當前,逃避不是上策,隻有勇敢地麵對它,根據發展形勢進行必不可少的變革,才是個人與企業長久發展之計。

如何突破工作中的“瓶頸”

工作一段時間後,往往會遇到一個“瓶頸”期。為了突破工作中的“瓶頸”,我們需要為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調整心態,進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充電方式。

無論事業還是生活,每個人都會遇到“瓶頸期”。最糟糕的是,你並不知道這一次的“瓶頸期”有多長。於是有人戲稱之為“悠長假期”。應該怎樣度過這個“假期”呢?希望下麵的這個小故事能夠帶給你啟發。

在18世紀淘金熱剛剛興起的時候,南非的金礦還埋藏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下。一個名叫喬治·哈裏森的人來到南非,他對自己說,他要找到世界上最大的金礦。可是命運似乎並沒有眷顧這名年輕人,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喬治·哈裏森連金礦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隻是在一些小金礦作坊裏沒日沒夜地幹著最髒最累的活。

處於“瓶頸期”的他鬆懈下來,放棄了尋找金礦的任何準備。

在很偶然的機會,喬治·哈裏森發現了一條長420公裏,寬24公裏的金脈,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礦。就在他感覺到喜從天降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不具備任何開采金礦的資本。萬不得已,他隻得出售了這條金礦的開采權,價格是10英鎊!如此低廉的價格,等於白送了開采權。

命運和喬治·哈裏森開了一個大玩笑。但是隻要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喬治錯過金礦的原因,就在於他忽略了“隨時準備著”的準則,就算處於“瓶頸期”,在給自己放一個長假的時候,也不能對自己的技術、知識不聞不問。

在“瓶頸期”,每個人的苦悶大多是源於缺乏目標。這時,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靜下心來思考,給自己一個全新而準確的定位。這個定位就像一顆啟明星,可以指引你前進的方向。

工作的瓶頸期會使我們有一些空餘時間,不要讓這些時間白白溜走,不妨動手學習一直很感興趣卻由於平日的忙碌而疏忽的東西。也許將來的某一階段,你會發現在“瓶頸期”略顯艱苦的“修煉”已經給你鋪墊了厚實的基礎。

下麵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借助學習突破了他的工作瓶頸期,而且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王明是一家外貿公司的職員,他對自己的工作很不滿。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他十分生氣地對好友張亮說:“我的老板真是有眼無珠,他從來都不重視我,我哪天非在他麵前發火不可,然後離開公司。”

張亮聽後,問王明:“你對你所在的公司完全了解了嗎?對公司所做業務搞明白了嗎?”

王明搖搖頭,非常疑惑地看了看張亮。張亮接著說:“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嘛!你不用著急辭職,我建議你把你們公司的業務流程先全部搞清,並認真學習那些你不會的東西,等什麼都學會後再辭職不幹也來得及。”

張亮見王明表情迷惑,就解釋說:“你想想啊,公司是一個不用花錢就可以學習的地方,等你全部都學會了再辭職的話,就能給自己出氣,還能有很多收獲,豈不是一舉兩得嗎?王明,難道你不這麼認為嗎?” 張亮的建議王明謹記在心。此後,王明勤學默記,經常在別人下班之後,他還待在辦公室中研究寫商業文書的方法。

時間過得飛快,一年後,王明偶然遇到了張亮,張亮問他:“現在你應該把公司的事情學得差不多了吧?什麼時候準備拍桌子辭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