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這是個匪夷所思的想法,但事實證明這確實是個好方法。它能夠有效地促使工廠進行自律:假如自己排出的是汙水,輸入的也將是汙水,這樣一來,能不采取措施淨化輸出的汙水嗎?
此路不通就換方法。正是遵循了這個信條,才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個卓越的人,必是一個注重尋找方法的人。當他發現一條路不通或太擠時,就能夠及時轉換思路,改變方法,尋找一條更為通暢的路。工作中也是如此。一個優秀的員工必是一個善於變換思路和方法的員工,他不會固守一種思路,也不會迷信一種方法,他會審時度勢,適時突破,在變化中迅速拿出新的應對方案。他相信,方法總會有的,隻是自己還沒有想到。
為問題找到更簡單的辦法
簡單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很多事情解決來很簡單,並沒有看上去那麼複雜,如果把一個簡單的問題想得過於複雜,那麼隻會讓我們離問題越來越遠。
有一家雜誌社曾舉辦過一項獎金高達數萬元的有獎征答活動,內容是:
在一個充氣不足的氫氣球上,載著三位關係著人類命運的科學家。 第一位是一名糧食專家,他能在不毛之地甚至在外星球上,運用專業知識成功地種植糧食作物,使人類徹底脫離饑荒。
第二位是一名醫學專家,他的研究可拯救無數的人們,使人類徹底擺脫諸如癌症、艾滋病之類絕症的困擾。
第三位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戰爭,使地球免於遭受滅亡的危險。
此刻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去一個人以減輕重量,使其餘的兩人得以存活,請問,該丟出去哪一位科學家?
征答活動開始之後,因為獎金數額龐大,很快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並且引起了某電視台的關注。在收到的應答信中,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闡述他們認為必須將哪位科學家丟出去的“妙論”。
最後的結果通過電視台揭曉,並舉行了熱鬧的頒獎儀式,高額獎金的得主是一個14歲的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將最胖的那位科學家丟出去。美國太空署曾遇到過一個難題:怎樣設計出一種筆,它能夠幫助宇航員在失重的情況下,方便地握在手裏,書寫起來流利,且不用經常灌墨水。在絞盡腦汁都想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太空署隻好求助於社會公眾。最後,最有效的方法來自於一位小女孩,她的建議是:“試一試鉛筆吧,如何?”問題就如此簡單地解決了。
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先生在發明白熾電燈時,想要知道燈泡的容量,但由於手上工作太多,便讓他的助手幫助他量一下一個沒有上燈口的玻璃燈泡的容量。過了很長時間,愛迪生已經把自己手上的工作都做完了,助手還沒有把燈泡容量的數據送過來。於是,他便來到助手的實驗室。
進門時,愛迪生看見助手正在桌子旁邊忙碌地演算著,桌上堆滿了很多演算用的稿紙。愛迪生便問他在幹什麼。助手回答:“我剛才用軟尺測量了燈泡的周長、斜度,現在正用複
雜的公式計算呢。”愛迪生笑了笑,然後對助手說:“你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說著,他便向燈泡裏注滿了水,然後交給助手說:“你把燈泡裏麵的水倒在量杯裏,這樣就可以知道燈泡的容量了。”
這些小故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簡單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