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社會學家揭開了這個謎。謎底很簡單,那就是——大黃蜂根本不懂“動物學”與“流體力學”。每隻大黃蜂在它長大之後,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飛起來去覓食,否則就會被活活餓死!這正是大黃蜂之所以能夠飛得那麼好的奧秘。
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設想,如果大黃蜂能夠接受教育,明白了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而且也了解了流體力學。那麼,這隻大黃蜂,它還能夠飛得起來嗎?
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在無意之間向你灌輸了許多“不可能”的思想,這些思想會給你的心靈“設限”,製約你潛能的發揮,但是,如是你把這種種的“不可能”從心頭拋開,你就能夠到達你平時難以企及的高峰。
1992年底,78歲的IBM仿佛患上了老年癡呆症,一下子陷入了虧損額50億美元的泥坑裏,舉步維艱。昔日威風八麵的藍色巨人變成沒人理睬的乞丐。GE的傑克·韋爾奇與SUN的麥克尼裏等專家、高手都拒絕高薪,不願意去挽救IBM。後來,IBM費盡力氣,終於說服了路易·郭士納前去執掌IBM的帥印。於是,被媒體描述成“一隻腳已經踏進了墳墓”的IBM,迎來了這位對IT行業完全陌生的新CEO,後來被世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人物郭士納先生。
不過,當時大家知道郭士納先生要接掌IBM時,很多人向他投去了懷疑的眼光或冷嘲熱諷的態度。他們認為:一個靠經營食品業起家的人,一個對讓算機完全外行的人,又如何能擔當得起這一重任呢?
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郭士納先生給大家的結果是“驚喜”!因為,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一個當初虧損81億美元的IBM公司,如今已經變為銷售額高達860億美元,贏利77億美元的行業楷模。公司的股票價值增值了800%,市值增長了1800億美元。這些驚人的數字,就是當初那位計算機行業的“門外漢”路易·郭士納先生帶領IBM員工們創造出來的。這是一個給那些懷疑“門外漢”做不了專業活的人的最好反擊。
郭士納先生的成功帶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麵對困難,隻要你勇於嚐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那麼“不可能”也能夠變為“可能”。
張小姐從旅遊學院畢業不久,就到一家著名飯店當接待員。參加工作不久,她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那天,一位來自美國的客人焦急地向值班經理反映:來中國前,他就預訂了法國——日本——香港——北京——西安——深圳——新加坡的聯票。但是,由於疏忽,一張去西安的機票沒有及時確認,預定的航班被香港航空公司取消了。這一下他急了,他到西安是去簽訂合同的。如不能及時趕到,將造成很大的損失。
酒店的老總當即安排張小姐和另外一位老接待員解決這一問題。她們一起到民航售票處,向民航的售票員介紹了有關情況,希望她能夠幫忙解決這一問題。
但售票員的回答是:“是香港航空公司取消的航班,和我們沒有關係。”
還有其他辦法嗎?再重新買票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票已經全部售完了。
於是她們再一次向售票員重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外國客人,如不能及時趕到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但售票員的回答仍然是:“對不起,我也無能為力。”
張小姐問:“難道就再沒有別的辦法嗎?”
售票員說:“如果是重要客人,你們可以去貴賓室試試。”
她們立即趕到貴賓室。但在門口就被攔住了,工作人員要求她們出示貴賓證。這一下她們又傻眼了。此時此刻,到哪裏去辦貴賓證啊?
張小姐不甘心,又向工作人員重申了一遍情況,但工作人員還是不同意讓她們進去。她突然動了一個念頭,於是問了一句:“假如要買機動票,應該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