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用對方法做對事,把工作做到最完美(4)(1 / 3)

企業在召募人才時,如果沒有第一次就找到對的人,讓對的人來為你的企業賣力。在此需注意,所謂對的人,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人,但要是最適合、最“對”的人。若沒有在一開始就找到符合你企業文化的人,後續你可能會麵臨不斷為這個頭痛人物的所作所為,收拾殘局的問題。需要不斷為他留下的各種小問題,進行處理及善後,也需要為他不能和企業成員融洽相處等各種後遺症,不斷疲於奔波,解決處理。其後續所花費的心力,遠比當初謹慎選擇一位適合的人才,要多10倍或20倍的心力及時間。由此而知,我們怎能不慎重呢?

另外在新進成員剛進公司時,也是所謂的“第一次”。第一次接觸公司的文化、第一次嚐試新工作的任務、第一次執行該公司的項目。在第一次,就要養成新進人員的士氣、團體作業的態度、頗具效益的做事方法。一旦良好習慣養成了,日後也不需花費太多時間,再糾正調整其做事方法及態度,反而可讓新進成員上手後,運用其自身意誌,以最適合企業屬性及認知的方法來處理每件事。

而在數據或文件歸檔時,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更可為你省下不少時間,有多少次,我們翻箱倒櫃,尋找一份兩個月前所看過的數據,尋找一篇之前網絡搜尋所找到的文章,少說也要花個十分鍾到半小時來尋找吧!有多少次,我們因為需要找尋一位聯係人,而不停地將名片盒反複查看,隻為找到這個人的名片,這都是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對所引發的後果。

另外,要把事情一次做對,還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認真思考,力爭將問題一次性解決。

從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最美麗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塊,便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遠處,地毯又隆起了一塊,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會兒,在一個新地方又再次隆起了一塊,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他試圖弄平地毯,直到最後他拉起地毯的一角,看到一條蛇溜出去為止。

很多人解決問題,隻是把問題從係統的一個部分推移到另一個部分,或者隻是完成一個大問題裏麵的一小部分。比如,工廠的某台機器壞了,負責維修的師傅隻是做一下最簡單的檢查,隻要機器能正常運轉了,他們就停止對機器做一次徹底清查,隻有當機器完全不能運轉了,才會引起人們的警覺,這種隻滿足於小修小補的態度如果不轉變,將會給公司和個人帶來巨大的損失。正確的做法是把問題想透徹,找出合理的方案,將問題一次性地徹底解決。

重複作業是造成一個人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在很多人的工作經曆中,也許都發生過工作越忙越亂,解決了舊問題,又發生了新故障,在忙亂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錯誤,結果是輕則自己不得不手忙腳亂地改錯,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則返工檢討,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或形象損失。

因此,我們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懂得為效率忙的道理,要堅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工作理念”。盲目的忙亂毫無價值,我們無論自己的工作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用腦子使巧勁解決問題,而不盲目地拚體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該做的工作做到位,這正是解決“忙症”的要訣。

團隊比個人更有力量

一滴水隻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才能掀起滔天巨浪。同樣,一個人也隻有融入團隊才能生存成長。放眼一流的工作團隊,它們之所以會出類拔萃,無非是它們的成員能拋開自我,彼此高度信賴,一致為整體的目標付出心力的結果。

看過德國足球隊比賽的人應該都注意到了,這個被稱為“日耳曼戰車”的球隊,頻頻在世界級的比賽中問鼎冠軍,可整個球隊卻難以找出一個技術超群的個人球星。

一位世界著名的教練說:“在所有的隊伍當中,德國隊是出錯最少的,或者說,他們從來不會因為個人而出差錯。從單個的球員看,他們是不完美的,德國隊是脆弱的。可是他們11個人就好像是由一個大腦控製的,在足球場上,不是11個人在踢足球,而是一個巨人在踢,對對手而言那是非常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