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員工是單位的活力資源,一個成功者往往就是那些不願因循守舊而敢於大膽創新的技術引領者。一個墨守成規的員工,一定會調動體內所有的創新潛能,出謀劃策,幫助單位擺脫困境。
能夠主動創新的員工一定是在單位裏最有發展的員工,他們具備更多的創造性來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型員工不僅能提出問題,更能找到問題的關鍵,主動地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是公司中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
創新型員工不僅不怕別人輕視自己,而且更勇於向權威的思維定式挑戰。
創新型員工在遇到問題時,往往能想出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
創新型員工懂得將自己融於團隊的智慧中,並且爭作創新的“領頭羊”。
“創新”理念應貫穿於我們的工作中,使創新成為工作的主旋律。
創新是要用近乎挑剔的目光審視自己的現在和過去,以超越的姿態不斷否定和挑戰自我;它是一種永不滿足、敢為人先、勇於探索的精神。
每個員工在爭做一個創新型員工的時候,不但應該做創新的締造者,更應該做創新的超越者。
隻有這樣,我們的成功才不會在輝煌處終結,才會為你拉開下一次成功的序幕!
腦力風暴
1一流員工主動創新。我們對待變化的態度是怎樣的?是與時俱進?被動跟進?抑或拒絕創新?我們的態度對企業有何影響?同時給自己帶來什麼效應?
2創新理念貫穿於一流員工的頭腦中,創新成為工作的主旋律。我們麵對工作中的變化能否主動變通、主動創新,創新能否成為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化為一種習慣?
《請給我結果》——不要任務要結果
為什麼無數的人都擁有卓越的智慧,卻隻有少數人獲得成功?為什麼無數的公司都擁有偉大的構想,卻隻有少數的公司獲得持續?
這就是《請給我結果》這本書要回答的問題!這本書不僅要回答為什麼是阿甘這樣的人,沒有聰明的頭腦卻靠專注獲得了成功?為什麼那些爭中央台標王的企業,不少已被曆史拋棄?
同時還要回答,為什麼世界級的製造,大多出在日本與德國這樣“認真第一,聰明第二”的國家,為什麼像我們這樣聰明人居多的國家,產品質量卻始終是我們擺脫不了的一個痛?
有句話說得好,思路決定出路。企業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決定了企業什麼樣的出路。員工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決定了不同員工的不同出路。
中國目前幾乎所有優秀的企業,不管是海爾還是聯想,不管是TCL還是華為,它們都走入增長的困惑。聯想在大裁員之後,才發現“企業不是家”;華為在國際化之後,才發現製度流程比積極性更重要;TCL在並購湯姆遜之後,才發現過去管理業務的方式,在新形勢下會導致企業失控。
這種時候,幾乎所有的企業家都會問,優秀的企業尚且如此,那我們又如何?
《請給我結果》對此的回答是:“做大做強是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隻能從員工獲得。”由此《請給我結果》旗幟鮮明地提出一個口號:企業靠員工提供的結果生存。
沒有強大的職業化員工,就沒有強大的企業!職業化員工就像職業化球員一樣,每一分錢都來自客戶或觀眾,所以每拿一份報酬,都要懂得加倍回報。否則,沒有人看球,企業不賺錢,等待我們的就是失業!
如果你說愛企業,就請你為企業創造結果(價值)。如果你不提供結果,無論你有多愛企業,無論你多辛苦,企業都會因為沒有結果而破產。我們要懂得一點,企業與員工之間本質上是一種商業交換關係,企業如果不淘汰那些不提供結果的員工,反過來對那些優秀員工就是一種極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