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問題的嚴重性往往是我們自己放大的,事情的“困難”也是如此。我們在工作中有沒有值得恐懼的事情?是什麼讓我們如此害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恐懼?
3一個傑出的員工,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而且能夠將危機變為機會。我們有沒有這方麵的智慧呢?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工作中的困難?
《創新中國》——商業大師教你如何創新
每一個生活於當下的中國人,都已經無法遊離於創新的行列之外,自主創新,將成為每個人都要走的中國路!創新是世界的趨勢,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是企業的根基,創新更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許多人認為,創新是以與高科技有關的項目作為主軸,但實際上,任何行業、任何地區、任何人,都應該將創新精神融入自己的事業與生活中,讓生命充滿創新的靈魂,讓創新成為生活的習慣,從而使中國真正變為創新型國家。創新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每一個人的事!唯有大家都把創新視為自己的責任,視為自己最優先考慮的問題,才能實現創新的目標。
在創新的道路上,我們起步較晚,尤其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我們已經為此付出了許多高昂的代價,在醫藥、汽車、軟件等行業受製於人的例子不勝枚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天不做,明天必定後悔!“直接模仿”固然是最簡單的模式,但也意味著我們永遠無法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永遠需要仰賴別人的支持,從而永遠受到別人的控製。
林偉賢先生曾提出“把世界帶進中國,讓中國領航世界”的口號,後又提出“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製造”的呼籲。相信是一種曆史責任感和緊迫感促使林偉賢先生著了這本《創新中國》,切實結合中國國情來解析中國的創新之路何長何從。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先生曾經提出,企業隻有兩種功能——一是行銷,二是創新。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你的企業把產品生產出來之後,隻是存放在倉庫裏孤芳自賞,感覺自己做了全世界最棒的產品,可就是賣不出去,那麼,這樣的產品有沒有用?沒有用!因為你沒有做好一件工作——行銷。如果生產了很多產品,也賣出去了,可是賣了一段時間之後,顧客不買了,為什麼?因為你沒有不斷地做好另一件事——創新。
許多人的頭腦中存在著這樣的誤區,以為隻有高精尖端的產品才會存在創新,認為創新必是發明創造全新的產品,其實不然。林偉賢先生告訴我們:簡單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也會帶來大的收益。
他將創新分為6種形式:
1經營模式創新
包括增加市場占有率、創造全新的行業、創造衍生行業、創造新的成長空間、企業文化鼓勵創新。
2科技創新
包括通過應用新科技擴大經濟規模、通過製定行業標準發揮影響力、通過應用新科技提升知名度、通過應用新科技增加產品功能。
3產品創新
包括為顧客量身定做產品、提供更符合生活形態的產品、創造會思考的產品。
4行銷創新
包括利用客戶的口碑、降低行銷成本、增加顧客的忠誠度。
5服務創新
它所遵循的原則有三:(1)隨時、隨地,更便宜、更有彈性;(2)讓顧客更安心;(3)關注顧客的取向和習性。
6供應鏈創新
包括降低生產線上的閑置資源、周期要更短以快速響應市場的不確定性、提供更新鮮的產品。
創新同樣有6種技術:
1取代
包括去除或改變產品的某一項或者某幾項功能,也包括仿效其他產品的某些特質。取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取代有形的產品或服務,取代傳統包裝,取代品牌的屬性,取代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