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享受科學之美(2 / 2)

科學的征途從來不是平坦大道,大量的觀測、實驗、求證、計算充斥其中,枯燥、繁瑣,令許多人望而生畏。然而對於真正熱愛科學的這些女科學家們而言,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過程,純粹是一種享受,她們從中感覺到的不是苦,不是累,而是快樂,是美,是享受。

在黃如看來,現實生活中集成電路無處不在,大到飛機,小到手機,甚至兒童電動玩具中都有集成電路的存在,但這些產品都受限於電池的電量。她所從事的超低功耗電子器件的設計研究,不僅巧妙地解決了傳統器件存在的問題,對於電路功耗降低效果顯著,而且在設計之初就潛在地具備了大規模集成的潛力,為成果延拓轉化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於自己的工作,黃如不是熱愛,而是鍾愛,她說,發現許多未知的東西可以去探索,又能預測到很好的應用前景,兩者在工作中完美結合,這就是我眼中科學的魅力。

段慧玲眼中的科學之美存在於大自然神奇的巧奪天工之中,就像所有的蜂巢都擁有統一的建造角度和模式,正六角形房孔、相鄰的房孔共用一堵蠟和絲製造的牆,孔底由3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這不僅節省建築材料,並且具有極佳的結構穩定性。在精巧的蜂窩結構啟示下,2005年,全球首架全複合材料飛機使用了蜂窩狀的碳纖維層合板,這種新型結構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使飛機的重量減輕了一半。自然的奧妙令兼具“科學家”與“工程師”雙重身份的段慧玲頗為著迷,她不斷從自然界中汲取啟迪,希望研究出更好的人工材料。

對陳春英而言,科學之美在微觀世界。在納米尺度改變原子的排布,不但會產生新的性能,其外觀之美妙也令人讚歎。目前,陳春英和團隊正在納米治療癌症的道路上探索。她發現,納米顆粒的大小、組成、形狀、顆粒表麵的修飾物等多種因素,都是決定納米材料是否安全、有效的關鍵因素。這些成果為納米藥物的開發和應用建立了良好基礎,也讓陳春英入選美國湯森路透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學家名錄。

李英賢在全球首次找到了會影響成骨細胞的小核酸分子,確定了失重在人體內的作用目標,使得針對小核酸分子幹預的藥物和手段,能夠真正預防和治療失重對宇航員的傷害,解決航天員在太空失重環境中的骨丟失難題,而且有望惠及普通人群。在李英賢看來,失敗與光明相伴而生,科研中的每一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刻,都讓她感受到了最大的快樂。在她眼中,科學中也有真善美,有了美,才能熱愛,科學之美需要用專心、細心和耐心去品味。

廖紅把科學工作中發現的藝術之美帶到了台上。她告訴大家,她身上的套裙圖案,正是大豆根係的縱切麵在熒光顯微鏡下的美麗顯現,設計師正是從她的實驗室中找到了靈感,並專門為她設計了這樣一襲衣裙。廖紅認為,科學中也有藝術之美,科學與藝術可以完美結合。自然界中常見的鮮花很美,而她研究的植物根係也很美,組成根係的細胞和其中的各種基因表達也是美,每日與美相伴,她覺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