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科學之美
專題
1月16日,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10位獲獎者依次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研究員於翔、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黃如、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員賈衛華、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廖紅、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段慧玲、華北電力大學資源與環境研究院教授李永平、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陳雪飛、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李英賢、西北大學地質係教授劉建妮。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於2004年聯合設立,每年評選10位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女科學家,迄今為止共有96位女性獲獎。
在“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上,10位女科學家與100多名女中學生圍繞“愛上科學的理由”及“發現科學之美”兩個話題進行了對話和互動。女科學家們講述了自己如何走上科研道路,如何體會科學帶來的無限樂趣,用親身經曆向正處於求學道路上的女生們展現了科學的魅力。
劉建妮的幼年在山間的農村度過,別的女孩避之不及的小蟲子,她卻興趣盎然,甚至時時把玩,終於,在一次觀察蜘蛛網時被一隻蜘蛛咬傷,雖然她幸運地沒有中毒,也沒有因此變成“蜘蛛人”,但蜘蛛網卻引發了她更大的興趣——蜘蛛為什麼會結網,蜘蛛網有什麼用?於是,在高考時她毫不猶豫地選報了生物學專業,將自己對生命的濃厚興趣延續為始終探尋的追求。
陳雪飛小時候也生活在山清水秀的鄉村,不過最吸引她的不是腳下的蟲子,而是頭頂浩渺的星空。一路走來,當年神秘的星空已成為她的研究對象,在雲南天文台與星空為伴的生活,正是她理想中的生活,對她而言,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宇宙中的奇妙景象,是一種浪漫的追尋。
於翔小時候是個特別愛幹淨的小姑娘,她不喜歡蟲子,不喜歡海藻,不喜歡手被弄髒的感覺,但在讀高中時她喜歡上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基因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生命物質,現在的她,很享受在實驗室裏身穿白大褂、幹幹淨淨的感覺。
賈衛華對專業的熱愛更多的來自對他人的關愛。在博士後研究階段,一位正在讀碩士的師妹不幸患肺癌去世,活靈活現的一個人突然從麵前消失,對賈衛華觸動很大,也讓她開始從內心思考自己所學專業的意義,從此甘願為此全心付出。此後,賈衛華在工作中接觸到許多腫瘤病人,暴虐的疾病,無常的生命,更堅定了她在科研之路上不斷求索的信念。在賈衛華看來,科學研究不能隻是風花雪月,她要做的是對人類、對社會有用的東西。
李永平的工作是水資源考察和水汙染治理,來自湖北省長江邊上的她,從小見慣青山綠水,長大之後,中國水資源的匱乏和水汙染的嚴峻現實,徹底顛覆了她從小的認知,於是,研究水汙染治理成為她的使命。在此過程中,她走訪了中國的很多貧困地方,那裏的人們生活貧困,飽受水資源匱乏和水環境汙染之苦,這一切更催生了她為民生服務的公益心、慈善心和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