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自主奮鬥的一項事業(1 / 3)

創業:自主奮鬥的一項事業

封麵故事

作者:袁嶽

創業並非全部高大上

我們的國家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潮,很多人在談論創業,也有很多人在嚐試創業,很多的創業資源在彙聚,創業的起步率正在大幅提升,當然創業的成功率則不一定。但是,真正創造性的創業在數量上沒那麼多,而且有的人甚至連基本的生意知識也沒有,不要以為創業全部是要去美國上市的,也不是都要拿到風投才可以的。原則上,大部分的創業都既沒可能拿到風投,也不會有機會去上市。

我們經曆的大部分創業隻相當於極其常規或者平庸的創業,比如我們去開個便利店,做個貿易,開個網店或者開個微店等等,很多這樣的創業者最後就可能一輩子沒怎麼掙錢,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一輩子的話;還有一些創業者很快就關了門,有的就是當年開張當年關張的;很多人創了業,但是你的品牌與產品從來沒出過名,如果你不說的話,其他人甚至從來沒意識到這個創業的存在。即使稍微比這些好一點的有點規模的創業,也可能就是一個實在的生意,而不是創業傳奇故事。事實上,有些模式很有競爭力或者效益非常好的企業,可能並沒有成為上市公司,因為它的創始人選擇保持一種非公眾化的掌控狀態。坦率地說,我們能做一個平庸的生意人也不簡單,創業總是比一般就業需要有更多的個人投入和承受更大的壓力。

很多人把就業與創業看成一種對立或者不能融合的事情,其實不然。很多人根本不是當一把手的料,甚至方向感也不強,但你可能對於做一件你自己喜歡做或者擅長做的專業工作很有韌性,你專心致誌心無旁騖,你也具有把事情搞定的心願與行動力。這樣的人也許很可能被那些很願意擔當,又有方向感的創始人邀請為創業團隊的成員,可能成為一個創業企業的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等等。如果你已經是高管了,在一個規模有限的創業企業中,高管是最接近成為創始團隊成員的。有些人甚至連做“小三小四”都不行,因為你可能不想擔負任何方麵的管理責任,尤其不喜歡去協調其他人,去處理棘手的衝突,但如果你有務實踏實的工作態度,而且願意持續忠誠地工作,甚至還能做到不斷學習去改進業務水平,那麼你還是有可能因為這樣的踏實精神而獲得股權激勵,或者你在這樣一個創業企業得不到激勵,也可能有人要用股權激勵去挖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骨幹的員工完全可能成為股東,這也是參與創業的一個方向,或者一個把自己當成股東一樣忠誠投入的員工,也更容易成為創業企業真實的股東。

創業的新資產

創業文化在本質上是對失敗的容忍和對風險的興趣,而風險資本的意義也在於對具有探索性的但風險也很大的創業項目的關注。真正的創業精神在於對待失敗有心理準備,而不隻是對成功的追求。一次失敗就永遠失敗不屬於創業界,一次成功就永遠成功也不屬於創業界,輸贏是生意常事才是創業的基本意識。

女性作為創業者的優勢,恰恰是女性不是靠說來表達愛,她們的愛無論對於家人或者愛人,都是靠做的,動手是女性愛的基本形態;女性重視溝通,婆婆媽媽,但確保不會疏漏;她們擅長精細與周到,因此她們具備服務經濟時代天然的需要;本質上女性並不苛求強占,從而給予其他人更大的話語權與溝通空間。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必須重視消費者在感受方式與信息獲得方式上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行為模式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他們是新一代的消費者,他們現在是屌絲,但他們將來是中產,今天對他們愛搭不理,將來他們會讓你高攀不起。

人們在快速的海量的網絡信息收集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維反應模式,因此網絡場景的多樣性、動態性與趣味性大大增加,當下與未來的移動互聯信息傳遞必須符合滿足消費者可搜索searchable、可碎片snackable、可視頻screenable、可分享shareable、可再造sharpable需求的基本特點。

在85後以後的世代裏,人們對於事物的信息知情度、審美目光、趣味要求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還沒有在現實的事物、產品與服務層麵得以實現,事實上既成的生產力的掌握被鎖定在既定的思維慣性與行為模式裏,這一代企業家已經基本不能實現這樣的期待。但不管你喜歡不喜歡,85後直至90後的一代,將是真正改變中國消費場景的新中產階級一代,他們不僅呈現自己的需要,也將成為未來比他們年齡大的一代消費效法的對象,他們將引領10年後中國城市八成中產階層的消費風潮(占全球消費中產者的比重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