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者的自我修養(1 / 1)

創業者的自我修養

封麵故事

作者:王芳

現代創新理論的提出者約瑟夫·熊彼特指出,創業家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經濟發展的力量源泉。“中國夢”呼喚萬千創業家,創業的夢想人人有,但成為創業家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素質,這是創業之前必須用心研究和思考的基本問題。

習近平對全國留學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指示時指出,希望廣大留學人員跟上時代潮流,放眼觀察世界,堅定理想,刻苦學習,掌握新知,增強本領,更好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這既是對廣大留學人員提出的希望,也是對海歸回國創業基本素質提出的要求。

從創業者到創業家是一個修養、修煉的過程,是一場人生的修行。特殊的素質和精神是邁向成功的基石。

創造性思維、科學思維、法律意識、政治頭腦、公關能力、心理素質、創新精神、競爭精神、契約精神、信用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愛國之情、報國之誌等等,都是創業者所應具備的,創業家的素質是高度綜合的特質。我們從另一個維度,歸納為三個方麵:智商、情商和人品。

智商代表人所掌握的各方麵知識與技能。創業者都是善於學習的人,應當在具有深厚知識的基礎之上,盡可能做到廣博、全麵、綜合。職業夢創始人朱超認為,創業者要思考,方向最重要。一個成功的創業者要具備眼光、胸懷和實力。眼界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要真正見多識廣。廣博的見識,開闊的眼界,可以使創業少走彎路。“方向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素質。

相比智商,情商的培養就要艱難多了。2013年5月,習近平在天津和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座談時就曾談到情商,他說,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眾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適應社會的能力。情商是一個人後天的能力,也是適應社會的能力,自我覺察、駕馭心情、自我激發、控製衝動,包括人際關係、對國情的了解等等,都在情商的範圍內。做出一件產品需要智商,但要推銷這件產品,情商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創業經曆是提高情商的一種方式,創業不成功也是一種寶貴的經驗。有了這樣的經曆,無論麵對挫折,麵對希望和勝利,都會淡然處之。堅韌不拔、自信、自強、自立,也是情商的同義詞。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曾經說:“很多人比我們聰明,很多人比我們努力,為什麼我們成功了,我們擁有了財富,而別人沒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堅持下來了。有的時候傻堅持要比不堅持好很多,如果空有理想,沒有堅持,理想將變為一種痛苦。”

要創業先要學會做人,人品和成功掛鉤的遊戲規則,也適用在創業領域。美國著名程序員、風險投資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他的著作《人品不好的創業者難成大事》中說:一個卑鄙的人無法說服最好的人才為他工作,除非這人非常善於遊說……仁愛的精神是創業者前進的輔動力。如果你想做偉大的事情,驅動你的通常是一種仁義的精神……我和夫人一直教育我們的孩子要做一個好人,我們可以忍受著噪音、擁擠、垃圾食品,但是我們不能忍受卑劣的人品。現在我教育孩子的時候又多了一套說詞:卑鄙的人不會成功!

智商謀事,情商做事,人品成事。

好的人品源於高尚的信仰。上海眾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人人獵頭創始人王雨豪說:“創業對於我來講,是一種延展生命創造力的信仰。沒有信仰,一些價值觀都將無所依托。”在獲得“有錢有閑”的幸福感之後,創業者還需將工作本身當作幸福的來源,通過創業積累個人財富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財富的積累作出貢獻,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認為,創業者不僅要有成功的欲望,同時還得有人生的理想。不僅要有賺錢的動力,還要為社會創造價值。零點研究谘詢集團董事長袁嶽曾說,我不隻為我,我在社會服務、與人合作、幫助他人中見習與體會其他人的需要,嚐試設身處地地考慮別人的需要,這樣一個我中就包含了其他人的空間,這樣的我就成為了“大我”。

好消息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已不僅是新生代海歸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已經融入到他們的創業就業之中。在新生代海歸創業者的代表、上海寶碳新動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偉卿看來,她的歸國創業項目實現了創業與履行社會責任的完美對接。“新生代海歸要承擔起社會責任,我們把低碳的價值理念植入公司,為人類生存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奉獻。”朱偉卿說,社會責任感是她在國外學到的十分重要的一點。

創業者要升級為創業家,什麼最重要?信仰。信仰是創業家的靈魂,是創業者對自己事業的崇敬,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選擇、持有和踐行。創業者的修養,先從信仰修起。(封麵設計:閣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