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暫時離開衝突情景
俗話說,“眼不見為淨”。這個“淨”也可以理解為平靜、無煩惱的意思。當我們處在強烈的情緒中時,任何相關的人和事物都有可能引起我們強烈的反應,所以,暫時離開衝突情景能使我們的情緒很快平複下來,打斷情緒,為過後的理性處理打下基礎。
2.宣泄法
據說,很多大企業都會把經理的頭像放在一個房間裏,員工可以自由到裏麵發泄工作中的不滿,以此來讓員工更好地投入工作。可見,宣泄對情緒的調節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把自己的委屈或對對方的怨恨和不滿通過積極的、間接的方式宣泄出來,如盡情運動,大聲喊叫,向親朋好友傾訴,甚至大哭一場等。
3.轉移注意力
如果我們的情緒一直停留在衝突中,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冷凍強烈的情緒,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可以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可以想想開心的事等。
人際衝突平息能力測量
下麵每項有4個備選答案。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最適合的答案。
1.要是你與某同學產生了矛盾,關係緊張起來,你將怎麼辦?
A.你從此不再搭理他,並設法報複他。
B.請別人幫助,調解我們之間的緊張關係。
C.我將主動去接近對方,爭取消除矛盾。
D.他若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他若主動前來招呼我,那麼我也招呼他。
2.如果你被人誤解幹了某件不好的事情,你將怎麼辦?
A.同親友捏造一些莫須有的事加在對方身上,進行報複。
B.找這些亂說的人對質,指責他們。
C.要求相關部門調查,以弄清事實真相。
D.置之一笑,不去理睬,讓時間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3.如果你的父母之間關係緊張,你將怎麼辦?
A.誰厲害就倒向誰一邊。
B.采取不介入態度,不得罪任何人。
c.誰正確就站在誰一邊,態度明朗。
D.努力調解兩人之間的關係。
4.如果你的父母老是為一些小事爭吵不休,你準備怎麼辦?
A.盡量少回家,眼不見為淨。
B.根據自己的判斷,支持其中正確的一方。
C.威脅他們:如果再吵,就不認你們為父母了。
D.設法阻止他們爭吵。
5.如果你的好朋友和你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你將怎麼辦?
A.下決心中斷我們之間的朋友關係。
B.為了友誼遷就對方,放棄自己的觀點。
C.請與我倆都親近的第三者來裁決誰是誰非。
D.暫時避開這個問題,以後再說,以求同存異。
6.當別人妒嫉你所取得的成績時,你將怎麼辦?
A.以後再也不冒尖了,免得被人妒嫉。
B.同這些妒嫉者爭吵,保護自己的名譽。
C.走自己的路,不管別人怎麼看待我。
D.一如既往地工作,但同時反省自己的行為。
7.如果有一天需要你去處理某一件事(不是壞事),而處理這件事的結果不是
得罪甲,就是得罪乙,而甲和乙恰恰又都是你的好朋友,你將怎麼辦?
A.為了不得罪甲和乙,寧可不顧當時的需要,不去做這件事。
B.瞞住甲和乙,悄悄把這件事做完。
C.事先不告訴甲和乙,事後再告訴得罪的一方。
D.向甲和乙講明這件事的性質,想辦法取得他們的諒解,再處理這件事情。
8.如果你的好朋友虛榮心太強,使你很看不慣,你將怎麼辦?
A.聽之任之,隨他(她)怎麼做,以保持良好關係。
B.隻要他(她)有追求虛榮的表現,就同他(她)爭吵。
C.檢查一下對方的虛榮心是否同自己有關。
D.利用各種機會勸導他(她)。
9.如果你對某一問題的正確看法被老師否定了,你將怎麼辦?
A.同老師爭吵,準備離開該校或所在班級。
B.學習消極,以發泄自己的不滿。
C.向學校領導反映,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
D.一如既往地認真學習,在適當的時候再向老師陳述自己的看法。
10.如果你同朋友在假日活動的安排上意見很不一致,你準備怎麼辦?
A.與朋友爭論,迫使朋友同意自己的安排。
B.到時獨自活動,不和朋友在一起度假了。
c.雙方意見都不采納,另外商量雙方都不反對的安排。
D.放棄自己的意見,接受朋友的主張。
評分:
以上各項選A得0分,選B得1分,選C得2分,選D得3分,把各項相加為總分。
總分0~6分:表明處理人際衝突的能力很弱。
總分7~12分:表明處理人際衝突的能力較弱。
總分13~18分:表明處理人際衝突的能力一般。
總分19~24分:表明處理人際衝突的能力較強。
總分25~30分:表明處理人際衝突的能力很強。
七、人際孤獨心理輔導
典型案例
王芳,女,13歲,七年級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她生性膽小,多疑、內向、不愛動。在交往方麵的主要表現有:不合群,孤獨,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自卑感強,回避與老師、同學相處、說話,與同學基本上沒有交往;上課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即使被老師喊到也因緊張而說話不完整,語言表達能力差。她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時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與她交流溝通。父母與她唯一的交流就是問考試成績,一聽說成績不理想,就是一頓打罵,長期這樣,王芳不再對父母說實話。
心理解析
(一)人際孤獨的分類和表現
人都是喜歡和其他人接觸,喜歡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有一種合群的傾向。可在學校中,幾乎每個班級都會有那麼一兩個同學,雖然渴望和同學交往,希望能夠融入集體,和大家打成一片,但他周圍的同學不接納他,排斥他,使他們感到無依無靠、孤單煩悶。“我在學校一個朋友也沒有,那麼落魄。情緒不好,或受了委屈時,不能夠像別人那樣,可以向好朋友傾訴,隻能把話悶在心裏,或對日記傾訴……我最怕這種孤獨。”他們是被孤立的一群,我們把這類人際孤獨稱為被動孤獨。
還有一種情況是主動離群。在班級裏,還常常會有一種少言寡語、性情孤僻、遊離於集體之外的學生。凡是集體遊戲、集體活動,他們都沒興趣,情願一個人獨自玩耍;班級裏輪到值日,總是借故請假,對集體的工作不熱心;在學校的各類評比檢查中,班級獲得了榮譽,同學們興奮不已,他們卻顯得很冷漠;在集體中,他們也總是獨來獨往,和同學難得講上一句話。
以上兩種情況還是比較輕的人際孤獨,他們還是可以正常地生活。人際孤獨比較嚴重時,我們稱之為孤獨症,也叫自閉症。
有孤獨症的學生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的障礙:
(1)極端孤獨,對周圍的人和事不感興趣,甚至對親人也不作反應,麵部無感情表露。
(2)言語交往能力削弱,大多時候保持完全緘默,不跟周圍的人交談。
(3)固執地堅持同一格式。患者對物體的排列、室內家具位置、日常慣例和行動固守“同一性”,反對變動。當改變環境或接觸陌生環境時,會出現強烈的焦慮反應。總是重複一種固定形式的生活模式。
(4)對某些物件如一個杯子或一個布娃娃,表現出特殊的依戀,不能分離,如果將東西拿走,就會表現出極度的焦慮,甚至出現大吵大鬧,但對人卻完全沒有興趣。
(二)人際孤獨產生的原因
1.個人因素
孤獨感在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獨特的心理特征。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青少年與人交往、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並被其他同齡人接受的需要非常強烈,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便會感到空虛,產生孤獨感。同時,青少年一方麵覺得自己心裏有許多不願輕易告人的秘密,有一種閉鎖心理,另一方麵又渴望別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能心靈相通,在找不到這種“知音”的情況下,便會陷入強烈的孤獨感中,覺得自己與世界存在著隔膜,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孤僻,
不願意向別人敞開心扉。
個體心理上有缺陷也是造成人際孤獨的原因,他們自我評價太低,極度自卑,不敢與他人交往。有些個體則是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如出口傷人或過度要求在同學交往中提高自己的群體地位,造成人際關係惡劣,被群體孤立。
2.家庭因素
許多孤獨者的父母都是聰明人,同時又具有強迫性的個性特征,總是用某一種模式對待孩子、要求孩子,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要求,以致孩子缺乏溫暖,越來越孤僻、冷漠,有些則是父母具有不可撼動的權威性,包辦了孩子的大小事情,壓製了孩子的主動性,孩子感到自己沒用,極度自卑、自閉,不願意、不敢和別人交往,尤其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重大的挫折,他們會更加自閉;有些家長平時忙於工作,對孩子極少關注,孩子從小缺乏關懷,容易造成孩子孤獨。
父母關係不和睦,家裏經常硝煙不斷,以及父母離異等容易造成子女強烈的孤獨感,產生自卑、逃避、退縮行為,不願和他人交往。
3.學校因素
學校忽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對應該具備的心理知識知之甚少。有些教師重智育而不重人文關懷,對學生一味地加強智力學習的任務,要求學生獲得高分,忽略了學生的內心需求。有些班級風氣不良,個別學生受到同學的孤立、漠視甚至敵對,造成學生在人際方麵的退縮。這些都是造成某些學生人際孤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