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3 / 3)

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於把失敗和責任歸咎於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

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願望,認為別人存心不良;

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麵性大。

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隻好對他敬而遠之。

常將他人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的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或將是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或者是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他人,總認為自己正確;或是好嫉恨他人,對別人的錯誤不能寬容……

喜歡走極端,與其頭腦裏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

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中以男性較多見,且以膽汁質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心理指導

偏執型人格障礙一經形成,就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想徹底矯治好非常困難。對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應該抓住患病初期的有效調節。調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條:

(1)要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父母、教師對青少年患者不要輕易地責備、侮辱,彼此間要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尊重、互相幫助。要經常進行溝通和交往,減少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有爭吵,周圍人要盡快散開,不要去湊熱鬧,更不要去爭辯。而患者此時也要盡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使自己盡快離開。在良好的人際環境中,患者通過良好的溝通與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減少敏感多疑。

(2)指導學生學會用自我暗示調節法調節。如默念:

“一個人固執多疑,不利於和老師、同學來往,因為固執多疑,就會聽不進同學、老師的任何意見,隻相信自己,就會使同學、老師感到自己難以商量;因為固執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也會使同學、老師在情感上難以接受,就有可能從反麵去理解而造成誤會。自己一定要改掉固執多疑的缺點,要謙和,要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要積極地去理解同學、老師的見解,多聽聽同學、老師的意見,對自己總是有幫助的,有些意見是自己苦思不得其解的,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同學、老師能幹,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千萬不要高傲自大,不要輕視同學、老師的意見,而要向他們學習,同時也要相信他們,整天與自己過不去的同學總是不會有的,自己不要整天去懷疑有人在搞鬼,不要輕易地去懷疑他們,否則,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煩惱。因此,自己一定要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同學、老師,相信他們也會這樣對待自己……”

如果有時間的話,每天最好都能這樣默念一次,堅持一段時間,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許多異常人格特征就會得到緩解,甚至會有明顯的改善。對這種自我暗示首先要充分相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腦皮層興奮性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寢前進行默念。在默念進程中盡量運用想象,這樣自我暗示的效果就會較佳。

(3)指導學生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觀念。如每當自己出現對同學或老師有敵意的觀念時,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敵對心理”的漩渦之中。又例如每當自己出現對同學、老師有不信任的觀念時,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信任危機”之中。如果是,自己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再沉浸於“自我信任”之中了。通過這種自我分析非理性觀念的方法,可以阻止偏執行為。有時自己不知不覺地表現了偏執行為,事後應抓緊分析當時的想法,找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然後再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偏執型人格測試

1.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2.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

3.易產生病態嫉妒。

4.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人,總認為自己正確。

5.好嫉恨別人,對他人的錯誤不能寬容。

6.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7.忽視或不相信與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以說理或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

如果有上麵七種情況中的三種以上,那麼該學生很可能患者上了偏執型人格障礙。

九、學生攻擊心理輔導

典型案例

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是一位敢愛敢恨、熱情奔放,又具備典型的攻擊型人格特征的少女。表現為意誌力薄弱,屬於主動攻擊型人格障礙,且屢教難改,明知故犯,常以損人不利己的失敗結局告終,且不能吸取經驗教訓。小燕子是個孤兒,從小就在受壓迫、反壓迫中艱難生存,由於常遭主人和有錢人的打罵,心理受到壓抑,長期鬱結於內心的不滿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往往會選擇較為激烈的行為來發泄積怨。她有一顆善良樸實的心,遇到不平事就會拔刀相助,打抱不平。她從小受人欺侮,有強烈的自卑感,說謊、騙人、吹牛和使用暴力即可自衛,又能滿足自尊心。另外,社會的動蕩和不平等,使她過早地體驗到“老實人吃虧”的道理,養成做什麼事都不服輸的習慣,挫折越大越可能激發攻擊行為。

心理解析

攻擊型心理是青少年學生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情緒高度不穩定,極易產生興奮的衝動,辦事處世魯莽,缺乏自製自控能力,稍有不順便大打出手,不計後果。攻擊型人格障礙分為主動攻擊型和被動攻擊型兩種。

主動攻擊型人格的表現是:情緒急躁易怒,存在無法自控的衝動和驅動力,性格上常表現出向外攻擊、魯莽和盲動性;衝動的動機形成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行動反複無常。行動之前有強烈的緊張感,行動之後體驗到愉快、滿足或放鬆感,無真正的悔恨、自卑或罪惡感;心理發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經常導致心理不平衡,容易產生不良行為和犯罪的傾向。

被動攻擊型人格的表現是:以被動的方式表現其強烈的攻擊傾向。外表表現得被動和服從、百依百順,內心卻充滿敵意和攻擊性。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電話或回信,故意拆台使工作無法進行,頑固執著,不聽調動;拖延時間;暗地破壞或阻撓。他們的仇視情感與攻擊傾向十分強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於外,他們雖然牢騷滿腹,但心裏又很依賴權威。

攻擊型人格障礙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生理原因:如果小腦成熟延遲,傳遞快感的神經道路發育受阻,因而難以感受和體驗愉快與安全,可能是攻擊行為發生的因素。另外,攻擊行為還與人體內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有關。

2.心理原因:進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且特別熱衷於男子漢角色的認同和片麵理解,強調男子漢的剛毅、果斷、義氣、力量、善攻擊等特征。因此,他們會在同齡人麵前,特別是有異性在場時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以證明自己是一個男子漢。另外,每個人都可因自己身體狀況、家庭出身、生活條件、工作性質等產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尋求自卑的補償方式。當以衝動、好鬥來作為補償的方式時,其行為就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還有就是挫折,挫折是導致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現攻

擊行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一般說來,攻擊性與家庭教育有較大關係。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往往個人意識太強,受到限製就容易采取“還擊”;專製型的家庭,兒童常遭打罵,心理受到壓抑,長期鬱結於內心的不滿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往往會選擇較為激烈的行為來發泄積怨。

4.社會原因:武打、凶殺的小說和電影使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年學生容易產生模仿和認同。另外,社會上流行的“老實人吃虧”的觀念也常使他們產生攻擊性行為。

心理指導

對攻擊型人格障礙的心理指導,可以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了解青春期有關生理、心理方麵的知識,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外部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進人青春期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自己身體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外部行為表現的認識上,還要經常反躬自問和獨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學習上去。

2.參加多種形式的業餘文化、體育活動,讓體內的內在能量尋找一個正常的釋放渠道。另外,培養各種愛好和興趣,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3.正確對待挫折。人生在世不可能避免挫折,要正視挫折,總結經驗,找到受挫折的原因並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擊行為。要增強承受能力,並能對挫折采取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措施。一是培養必要的涵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心比心,互相尊重,適度容忍、寬以待人,避免產生攻擊行為。二是注重升華作用。即使受挫,也要盡量轉移到較高的需要與目標上去,把攻擊的能量轉移到學習、工作上來。三是受挫後,盡量用另一種可能成功的目標來補償代替,以獲得集體、他人對自己的承認,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獲

得心理上的快慰感。四是學習好的行為榜樣,從積極的方麵糾正自己的偏差行為。

4.運用行為治療的係統脫敏技術,克服行為的衝動性。首先,施治者需找出一係列讓患者感到衝動的事件,通常這是靠患者的口頭敘述完成的,讓患者給出他對這些情境事件感到的主觀幹擾程度。治療者按各事件的主觀幹擾程度將它們排列為一個等級,這個等級被稱為衝動事件層次。

治療開始,首先讓患者放鬆三五分鍾。施治者可以用語言暗示幫助患者放鬆。例如,施治者可以說:“你感到你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輕鬆,你身上的肌肉變得越來越輕鬆,你的手臂變得越來越輕鬆,你的雙肩變得越來越輕鬆……你感到全身越來越放鬆。你感到非常舒適,非常愉快,非常輕鬆。”然後,施治者繼續指示患者:“當你感覺非常舒適和輕鬆時,就請抬起右手的食指示意一下。”當患者開始做這一動作時,施治者口頭指示患者想像衝動事件層次中主觀幹擾程度最輕的事件,讓患者口頭報告在該情境清晰地出現在頭腦中時,他所體驗的主觀幹擾程度。然後施治者指示患者再次進入放鬆狀態,重複前麵的過程,讓患者再想象剛才的事件,報告主觀幹擾程度。

這樣多次反複,如果患者對這一衝動事件報告的主觀幹擾程度逐漸下降至某一較低水平且不再下降時,則可以認為患者對這一事件的衝動已經消失。施治者便可換用衝動事件層次中的下一個事件,直至患者對所有事件的衝動均基本消失。

攻擊型人格障礙測試

1.情緒急躁易怒,存在無法自控的衝動和驅動力。

2.性格上常表現出向外攻擊、魯莽和盲動性。

3.衝動行為的形成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

4.行動反複無常,可以是有計劃的,也可以是無計劃的。行動之前有強烈的緊張感,行動之後體驗到愉快、滿足或放鬆感,無真正的悔恨、自責或罪惡感。

5.心理發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經常導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產生不良行為和犯罪的傾向。

如果某學生符合以上六種情況,那麼他就屬於主動攻擊型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