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1 / 3)

張濤家在農村,家庭條件不是太好,考上縣重點高中後,他總想處處與城裏的同學比。他經常跟班上同學說:“父母都是做大生意的,自己家裏很有錢。”平時他買飯菜,總比別人買得多,買得好,還硬要分給班上同學吃。結果不幾天就把一個月的生活費花光了。他對老師撒謊說:“家中有事,父母帶信叫回家一趟。”之後一連幾天不見到校,後來,老師去家訪,才知道全家正在為他的生活費犯愁。

心理解析

虛榮心理是指一個人借用外在的、表麵的或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內在的、實質的不足,以贏得別人和社會的注意與尊重。它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現象。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曾經這樣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虛榮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物質生活中的虛榮心主要表現為病態的攀比;社會生活中的虛榮心主要表現為病態的自我誇耀;精神生活中的虛榮心主要表現為病態的嫉妒。

虛榮心理的產生及其強弱與個體心理品質、思想修養有著直接的關係。以下四方麵因素容易導致虛榮心理的產生。

1.自尊心過強的人易產生虛榮心理。如果一個人的自尊心過於強烈,渴望獲得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尊重和讚揚,而自身又缺乏過人之處,不具備足以令人稱道的實力,則不得不尋求其他手段,如借用外在的、表麵的,甚至是他人的榮光來彌補或替代自己實力的不足,以此滿足自尊的需要。

2.私心過重的人容易產生虛榮心理。私心過重的人會時刻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總希望自己時時處處勝過別人、超過別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常常煞費苦心地營造或借用本來不屬於自己的、虛假的榮譽來掩飾個人的缺陷和不足,以抬高自己。

3.缺乏自信的人容易產生虛榮心理。某些缺乏自信、自卑感較強的人,為了緩解或擺脫內心存在的自慚形穢的焦慮和壓力,試圖采用各種自我心理調適方式,其中包括借用外在的、表麵的榮耀來彌補內在的不足,以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虛榮心便由此而生。

4.講“麵子”易產生虛榮心理。在人際交往中講“麵子”,是中國人長期形成的一種社會心理。所謂“麵子”,是一個人在社會人際關係中的自我評價,估價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所應有或占有的地位。“麵子”代表著人的榮譽和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麵子”的文化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強化了中國人虛榮心理的產生。

心理指導

1.不追求虛幻的滿足。虛假的榮譽是一個轉瞬即破的肥皂泡,不應該追求這種並不屬於自己的虛假的東西,而要腳踏實地地去幹一番事業,通過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榮譽來。

2.客觀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長處、短處都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既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也不要無視自己的短處。這樣,當自己在生活中暴露出不如人的短處時,就不至於采用誇張、吹噓、甚至戲劇性的手法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了。

3.正確對待輿論。正如一位心理學教授所說:“在某些情況下,許多人好虛榮並不是要爭得非分的殊榮,而是為了避免某種非議,以維護自己的自尊。”因此,完全沒有必要計較別人的議論,因為越是在乎人們的議論,議論就越會跟隨著你。最好的辦法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4.把握攀比尺度。有虛榮心的人常表現出一種病態的攀比行為,如比吃、比穿、比住房、比工資、比文憑……有一位哲人說過:“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如果我們立足於健康的而不是病態的比較,用科學的價值觀取代慕虛名,就能“不誘於譽”,拒絕虛榮。

學生虛榮心理測試

1.你經常停留在商店櫥窗前,悄悄欣賞自己的身影嗎?

2.你曾經做過整形手術嗎?

3.你曾經動過整形的念頭嗎?

4.你定期花錢保養你的指甲嗎?

5.你喜歡欣賞自己的照片嗎?

6.度假回來時,你會向別人展示紀念品嗎?

7.你很注重衣著打扮嗎?

8.你每天梳頭超過三次嗎?

9.你喜歡身上戴許多首飾嗎?

10.你偏愛名牌手提箱(包)嗎?

11.你偏愛名牌衣服嗎?

12.跟一個渾身邋遢的朋友走在路上,你會覺得尷尬嗎?

13.你希望自己擁有一些頭銜嗎?

14.你花在打扮和保養上的費用超過預算嗎?

15.你喜歡照許多照片嗎?

評分分析:

每題選擇“是”記1分,選擇“否”不記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分數為10~15之間:是個虛榮心相當強的人。對自己的外表非常在意,在他人麵前,無時無刻不在注意自己的儀容,因為希望自己永遠留給別人最佳的印象。

分數4~9之間;有點虛榮心,還好,不算很嚴重,也許你隻是比較在意自己的外表和給他人的印象,仍覺得人生還有別的事比外表更重要。

分數為0~3之間;可以說一點虛榮心都沒有。即使有些虛榮心的人會覺得你很邋遢,但是你一點也不在乎,寧願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也不願花許多時間和金錢在虛無的外表上。

二、學生嫉妒心理輔導

典型案例

阿強是高二年級的一名男生,酷愛體育娛樂項目,是學校籃球、排球、足球、田徑隊的主力隊員,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省、市、區縣級的各種比賽,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我阿強學習成績處於下遊水平,老師有意識地將他的座位安排在各科成績都比較出色的張××旁邊,並囑咐他與阿強結成學習對子,幫助阿強提高文化課學習成績,但阿強自己認為是省、市、縣區級冠軍主力,張××應該“巴結”他,主動給他補課才對,結果事與願違,阿強自然與他拉開了距離,並經常在背後對他說長道短。比如,他在期中、期末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阿強就在背後議論他是事先知道了題目或“瞎貓碰上了死耗子”;他在學校和縣區級知識競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阿強認為他是為自己而我取得的成績是為學校,學校不應該對他給予表彰,有時對他獲得獎學金耿耿於懷。為了擾亂張××聽課,阿強經常無話找話,動不動還搗他一把使他不能安心,有時甚至把他的筆記本、作業本藏起來,讓他不能上好課,讓老師“批”他懶惰。隻要張××積極主動幫助同學或為班上做好事,阿強心裏就覺得不舒服,就要找他的“茬子”,說他愛出風頭,表現自己。最近以來阿強自己對自己都覺得有點可怕了,除了張××之外,凡是別人有比阿強強的地方,阿強心情就難以平衡,在背後發表議論,甚至躺在床上還在想。阿強的朋友、隊友批評他“嫉妒之心太重,不像個男子漢”,不少“鐵哥們”在逐漸疏遠他。

心理解析

嫉妒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它包括有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複等不愉快的情緒。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示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人們嫉妒的對象。嫉妒的對象,常常是周圍熟識的人。例如同學、同事、朋友、親戚、上級、下級,以致夫妻、兄弟、姐妹、戀人等。有嫉妒心理的人,最容易和他們比高低,爭上下,不服氣別人。而對於那些成就特別大,又離得很遠的人,反而不易被嫉妒。

嫉妒心理的危害極大。嫉妒心理有明顯的指向性,嫉賢妒能是其本質特征。嫉妒者往往不擇手段地采用種種方法打擊他們嫉妒的對象,因而無論對工作、學習,還是對國家、事業都造成有害的影響。由於嫉妒是一種心理病態,因而對嫉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產生極其嚴重的不良影響。

嫉妒幾乎人人都有。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嫉妒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無論是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嫉妒,都有害於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及健全的社會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受到別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覺對別人產生嫉妒之心。

嫉妒源於病態競爭,與個體的性格、文化背景、閱曆、世界觀關係密切。

1.自我封閉、自卑、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產生嫉妒。

2.特定的文化背景影響,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心理定勢在作怪。

3.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總是認為自己應該是萬事超人前,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也是無必要的。

4.胸無大誌,無所事事,才會去挑別人的刺。

5.自我實現受阻時,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很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當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麵高於自己時(有時候僅是一種似乎的感覺),便產生一種由羨慕轉為惱怒忌恨的情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