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寵辱不驚,平常心很重要(1)(2 / 3)

3.不要為名利金錢所累

人世間,總是交織著眾多的名名利利,是是非非,攪得身陷其中的我們,整日為名利是非所累,為金錢得失所煩。殊知,所謂的名利是非,金錢得失均不過是人生浮雲,轉眼即逝。

從前有一個漁翁在夢中見到了上帝。

上帝問道:“你想和我交談嗎?”

漁翁說:“我很想和你交談,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時間?”

上帝笑道:“我的時間是永恒的。你有什麼問題嗎?”

漁翁說:“你覺得人類最煩惱的是什麼?”

上帝答道:“他們為名利而活,又為名利而煩。”

“他們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金錢,然後又犧牲金錢來恢複健康。他們對未來充滿憂慮,但卻忘記了現在;於是,他們既不生活於現在之中,也不生活於未來之中。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從不會死去,但是死去以後又好像從未活過……”

上帝握住漁翁的手,他們沉默了片刻。

漁翁問道:“作為智者,你有什麼生活經驗想要告訴現在的人?”

上帝笑著回答道:“金錢名利乃身外之物,要想活得輕鬆,就別將名利計心頭。

他們應該知道,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不是擁有什麼東西,而是擁有健康的心態。

他們應該知道,與他人攀比是不好的。

他們應該知道,富有的人並不擁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

他們應該知道,要在所愛的人身上造成創傷隻要幾秒鍾,但是治療創傷則要花幾年的時間,甚至更長。他們應該學會寬恕別人。

他們應該知道,有些人在深深地愛著他們,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

他們應該知道,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但卻買不到幸福。

他們應該知道,兩個人看同一件事物,會看出不同的東西。

他們應該知道,得到別人寬恕是不夠的,他們也應當寬恕自己。

他們應該知道,我始終存在。”

造物主在把那麼多美德賦予了人類的同時,也把名利、是非、金錢得失同時嵌入了人的身體。於是這些固有的心病便成了桎梏與羈絆,成了懸崖與深淵,它們將許許多多的人擋在了幸福的大門之外。

雖然世人都知道名利隻是身外之物,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躲過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為名利所勞累、甚至為名利而生存。一個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無法保持心靈的純真。終生猶如誇父追日般看著光芒四射的朝陽,卻永遠追尋不到,到頭來隻能得到疲累與無盡的挫折。其實靜心觀察這個物質世界,即使不去刻意追趕,陽光也仍舊會照耀在我們身上。

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和居裏夫人,對大多數人所汲汲追求的名聲、富貴或奢華都看得非常輕淡,也因此留下了無數的佳話。

盡管是國際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卻說,除了科學之外,沒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過分喜愛,而且他也不過分討厭哪一件事物。據說在一次航海旅行中,船長為了優待愛因斯坦,特意讓出全船最豪華的房間等候他,愛因斯坦竟然拒絕了。他表示自己與他人並無差異,所以不願意接受這種特別優待。這種虛懷若穀、坦然率真的人品,成為許多人誠心敬佩的對象。

居裏夫婦在發現鐳之後,世界各地紛紛來信希望了解提煉的方法。居裏先生平靜地說:“我們必須在兩種決定中選擇一種。一種是毫無保留的說明我們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煉方法在內。”居裏夫人作了一個讚成的手勢說:“是,當然如此。”居裏先生繼續說:“第二個選擇是我們以鐳的所有者和發明者自居,但是我們必須先取得提煉鈾瀝青礦技術的專利執照,並且確定我們在世界各地造鐳業上應有的權利。”取得專利代表著他們能因此獲得巨額的金錢、舒適的生活,還可以傳給子女一大筆遺產。但是居裏夫人聽後卻堅定地說:“我們不能這麼做。如果這樣子做,就違背了我們原來從事科學研究的初衷。”她輕而易舉地放棄了這唾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使人們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氣度。居裏夫人一生獲得各種獎章16枚,各種榮譽頭銜117個,自己卻絲毫不以為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學會剛剛獎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連忙問她:“居裏夫人,那枚獎章是你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拿去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一樣,隻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兩位科學大師的非凡氣度為拚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麵明亮的鏡子。一個人如果擁有一顆純真的心靈,在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之中盡了全力,他的成就自然而然就會顯現出來,他理所當然的可以得到應該得到的人世間的榮耀。

4.欲望太多反成累贅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獲諾貝爾獎之後,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間,包括電視廣告商人等拉著去做這做那。文人難免天真,不擅應酬,又心慈麵薄,不會推托;做事也過於認真,不懂敷衍;於是陷入忙亂的俗事重圍,不知如何解脫,終於自殺,了此一生。據報道,川端臨終前,曾為籌措筆會經費而心力交瘁。情緒十分低落,可能是促使他厭世自殺的原因之一,這當不是妄測之詞。

固然,對一位作家來說,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口井已經算是鑿得夠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煩倦不堪的瑣事,而能依然寧靜度日,以他豐富晶瑩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創作留傳於世。

《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為了要寫一本書,而去森林中度過兩年隱士生活。自己種豆和玉蜀黍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誌,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從中發現許多道理,而完成了這本名著。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誌趣與才能所在,專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判斷力,擺脫其他外務的幹擾和誘惑,不為一切名利權位等虛榮而中途改道。這樣,才能促成一個人事業的輝煌。

每個人都有失望和不滿的時候,不是你的希望沒有實現,就是他的欲望沒有滿足。每當這時,我們不是怨天尤人,便是破罐子破摔,卻很少坐下來,仔細地想一想,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有不滿和失望。活著,我們不要祈求太多。

我們來到這世上時,本來就是赤條條的,一無所有,是上蒼賦予了我們生命、親友以及思想和財物等等,上蒼待我們何厚?使我們擁有了這麼多,又占據了這麼多。可是我們卻從來也沒有滿足過,依然在祈求著上蒼為我們降下更多的甘霖。

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會按照我們的需求來十足地供應我們,於是,我們便失望了,我們便不滿了。

世界對於每一個活生生的人來說,都是公平無二的。有耕耘才有收獲,有奮鬥才有成功,有付出才有得到。你想花一分的代價去換回十分的成果,那是永遠也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永遠都不應該祈求這世界平白無故地就給我們太多。

生命在於奮鬥,人生在於積累。不要祈求,隻有一點點就已經足夠了。每天一點點,每月一點點,每年一點點,幾年下來,我們就已經得到了很多很多,那麼一輩子下來,我們不就已經變成了一個擁有整個世界的大富翁!

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生命就會顯得過於沉重,我也就會感到你的人生因缺少遺憾而懶於去追求;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人生就會顯得過於臃腫,你就會感到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負累,因無法帶得動而終生不能輕鬆。

這世間,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過來了,我們總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讓盡可能多的東西為自己所擁有。

人生如白駒過隙,在感歎擁有和失去之間,生命已經不經意地流走了。

擁有時,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權當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驗,權當是坎坷人生奮鬥諾言的承付。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贅,還有什麼比擁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讓自己充實、滿足呢?

5.金錢≠地位

有位富翁十分有錢,但卻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為此苦惱不已,每日尋思如何才能得到大家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時,他看到街邊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心想機會來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丟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幣。

誰知乞丐頭也不抬地仍是忙著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氣:“你眼睛瞎了?沒看到我給你的是金幣嗎?”

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給不給是你的事,不高興可以拿回去。”

富翁被激怒,又丟了十個金幣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這次一定會趴著向自己道謝,卻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

富翁幾乎要跳了起來:“我給了你十個金幣,你看清楚,我是有錢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個謝你都不會。”

乞丐懶洋洋地回答:“有錢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則是我的事,這是強求不來的。”

富翁急了:“那麼,我將我的財產的一半送給你,能不能請你尊重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