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百鳴:人生才是最大的喜劇(3 / 3)

《七劍》讓他發現,原來動作片在內地仍然很有市場。“要進入這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市場,動作片是一個方向。”黃百鳴一口氣拍了好幾部動作片——2005年的《龍虎門》,2006年的《導火線》,直到2008年,甄子丹版《葉問》將他的事業再次推向巔峰。

《葉問3》開機發布會上,主創共同按下拳印(右起:施建祥、黃百鳴、甄子丹、葉偉信、黃子桓)。

當年為什麼選葉問?實在也是因為有太多“大俠”已經被拍濫。“那時我簽了甄子丹三部片約,準備拍功夫片,一年一部。我想拍一個‘一代宗師’的故事,但是人家已經拍過的東西,我也不願意再去拍。李小龍、黃飛鴻、霍元甲都不能碰了,唯一葉問還沒有人拍。”

他知道有人也想拍葉問,但是還沒拍,那個人就是王家衛。“他2003年已經宣布要拍。後來我2007年去找葉家後人,我就問他:能不能拍?他說當然能拍,王家衛買的五年版權就要過期了。所以我在2008年就拍了第一部《葉問》。”

宗師出世之後,很快,江湖上有了各種各樣的“葉問”——王家衛版《一代宗師》終於拍成,再加上黃秋生版“葉問”、杜宇航版“葉問”、電視劇鄭嘉穎版“葉問”……一時間葉問火遍神州。連外國人看到甄子丹,都要說句:“哦,你是葉先生。”

“所以《葉問2》之後我就停了5年,等其他的葉問都消化掉了,才拍第三部。”黃百鳴說,“三部都由我的兒子黃子桓做編劇,他說第一集是寫生存,第二集寫生活,第三集是生命,都有一個主題。”

有趣的是,《葉問3》的動作導演和《一代宗師》一樣,都是“八爺”袁和平。在《一代宗師》中飾演馬三的張晉,也加盟了《葉問3》。怕不怕被觀眾拿來比較?黃百鳴說:“我不怕,因為導演風格是不一樣的。”(《葉問》係列導演為葉偉信)

2015年3月,《葉問3》在上海舉行了開機儀式。相比前兩部,第三集新增了兩大殺手鐧:一是拳王泰森的加盟;二是葉問徒弟、青年李小龍終將出場。找誰來演李小龍呢?劇組考慮過陳國坤、李治廷,也想過海選,但總感覺“還是差了一點點”。

“後來我偶爾看到一條美國廣告,竟然是李小龍在賣酒!真的很像!我查了一下,原來是用CG做的。我就想:啊!原來還可以這樣!我們是不是也能試試看?還有誰能演得比李小龍本人更像呢?!”於是黃百鳴去了韓國、美國、德國……遍訪知名特技公司,還征得了李小龍胞弟李振輝的授權。“決定用CG做出他年輕時的樣子。”

回過頭來還是偏愛喜劇

一直到《葉問1》的成功,黃百鳴才又回過頭來,拍他偏愛的喜劇。2009年,他終於將他的“喜事”係列帶到內地。《家有喜事2009》之後,又有《花田喜事2010》、《最強喜事》、《八星抱喜》、《六福喜事》……每年賀歲檔,黃百鳴都不爽約,出錢又出人。

複出後的“喜事”,還能不能抓住新一代的觀眾?喜劇這個東西很奇怪,80多年前的卓別林可以仍然好笑,但有時候僅僅相隔幾年,時代的喜感已經大相徑庭,又有時候隻是跨過一條江,彼岸的笑點已經難以捉摸。

“喜事”重回銀幕之後,觀眾變了,黃百鳴也變了。“不單是為了香港,也要為內地,變成兩地的喜劇。我會按照合拍片需求找一些內地演員,也故意安排故事發生在千島湖,而不純粹是香港,讓內地觀眾慢慢接受港式喜劇。”

起初當然會有“橫紋刀劈扭紋柴”之感,但內地市場對“喜事”係列仍然展開了懷抱——《最強喜事》、《八星抱喜》、《六福喜事》紛紛票房破億,黃百鳴說:“每一部我們都賺錢,從來不虧。”

隻是,再也不可能像1992年的第一部《家有喜事》那樣,登頂全年票房冠軍——這也是“融合”必有的代價:兩頭需要照顧,哪一頭都不極致。

從好的一麵看,“喜事”是黃百鳴獨此一家的賀歲品牌,有多年積累,市場認知度高。但是從壞的一麵來看,“喜事”近年來也時有“炒冷飯”之譏。黃老板看得很明白,也在積極謀求轉變。未來幾年,“喜事”係列很可能將再別銀幕:“前年我拍了《百星酒店》,今年又改編了英國知名的舞台劇《An Inspector Calls》,拍《神探駕到》。希望觀眾對喜劇的觀念,可以從‘不動腦筋笑一笑’,變成‘動腦筋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