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崇高感如何落地?(3 / 3)

毛尖(華東師範大學):電視劇力圖表達出小說所具有的平凡人的崇高感,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態讓這種崇高感不能很好地落地。小說中的“崇高”大都被移植到了電視劇的“愛情”表達中,這些表達與今天韓劇、偶像劇的表達明顯區別開來,在這種表達中能夠看到生活更牢靠更深沉。作品中,孫少安和田潤葉最終分手,在偶像劇的設計中,他們兩個人各自以後的生活應該都不再會好。但這部作品讓我們看到,孫少安娶了農村女子一起生活也是很好的,田潤葉也可以愛上別人的。生活沒有因為愛情的失敗而徹底暗淡。就這個大方向來說,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是象征著一種電視劇向現實主義回歸的可能。

但同時,電視劇中愛情的表達也很拖累這部作品,比如在對孫少平的人物塑造上,人的複雜性降低了,而這種降低與當下電視劇的生態有關。因為按照當下電視劇生態的標準,男一號必須是情聖化的。

在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老百姓的生活和國家路線政策被強有力地聯係在一起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極其相關,這區別於當下電視劇的一些軟性生活。電視劇有大的方向,但在處理小的細節的時候,往往與大的方向相脫節。不過,應當對電視劇多一點同情的理解,因為現在電視劇文化生態實在太差了,不能把壓力全部放在這部作品身上。

《平凡的世界》描寫的是1980年代時期農村的變革。

薛毅(上海師範大學):如果單純對比原作和電視劇,會發現,電視劇的不少改編是很失敗的。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在當代這樣一部寫農村的電視劇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其實,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小說中,也有不少情節和人物安排是失敗的,小說中的三條線索,田福軍那條線索就比較弱,可讀性也差。但這樣批評也不能解釋為什麼小說在二十多年裏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年青人追捧。

李陀提出《平凡的世界》受革命通俗文學的影響很大。革命通俗文學要求語言和形式通俗化,要求用集體主義價值觀,用理想人物來引導和教育群眾,要在一個總體的世界觀中尋找人生的意義。這些都在《平凡的世界》中有體現,但《平凡的世界》並不是對革命通俗文學的簡單回歸,它不會使用過於嚴格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來衡量每個人,在《平凡的世界》中,曆史上公與私那種對立和衝突關係被很大地緩解了。社會生活和家庭、個人也不再對立。《平凡的世界》與《創業史》不同,它很有層次地寫了家庭關係和愛情,寫了人們的日常的生活世界;寫了人們在生活世界裏如何關懷別人為他人著想,如何在貧困的物質條件下禮讓、克己、保持一個普通人的尊嚴。這些都是小說和電視劇共同擁有的底色。

在田潤葉與李向前的感情糾葛中,講述了一個女子的感情升華,李向前的車禍讓田潤葉從失戀的長久痛苦中超脫出來,成為一個含而不露的成熟女子,擔負起妻子的責任。這個情節特別動人。《平凡的世界》寫了一種與責任感緊密相連的愛情,所謂責任感不是外在於自己,自己在無奈中不得不擔負起來的東西;而是內在於自己的,主動擔起的,由此讓自己成熟、持重,有力量。這種愛情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