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你該信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1 / 1)

心會累,愛會冷,這是感情必經的過程。隻是有人放棄,有人願意再等。等一個發現,等一個感動讓愛再沸騰。

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愛情是一種男女間相愛的最美好感情,因為數不清的文藝作品都是這樣描述愛情的。我們也願意這樣定義愛情,因為我們需要這種給身心帶來美妙感受的情感。那麼,在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這兩種模式裏,你會更相信哪一個是真正的愛情呢?

在古今眾多的愛情故事中,很多都是關乎一見鍾情的,如西子湖畔的白素貞和許仙,《西廂記》裏在普救寺撞見崔鶯鶯的張生,秋香的“三笑”讓才子唐伯虎為之傾倒……這些愛情故事大多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就好像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樣自然圓滿。

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一見鍾情的時間究竟要多久?一項由赫特福德大學魏斯曼教授主持的實驗,說明了一見鍾情的時間隻需要30秒。

魏斯曼教授要求100名尋找終身伴侶的單身族每人與10名異性快速約會,同時對約會對象進行形象和魅力的評分,並決定是否再與對方接觸。結果發現,多數人在30秒內就做了決定。

在是否對一個異性產生好感,並且產生與之交往的欲望時,外貌、談吐、穿著打扮、表現出的氣質等外在因素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陷入一見鍾情的雙方,一般對彼此都會有親近、愉悅等情感或者心理的體驗和感受。這就是建立在自然基礎上的異性相吸。

然而當從一見鍾情慢慢發展為戀人關係時,兩個人的相處也會麵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最開始對彼此的美好印象開始慢慢變淡甚至消失。就像魯迅筆下的美人“豆腐西施”變成了細腳伶仃的“圓規”一樣,一見鍾情的激情和青春也逐漸地退去顏色,變得平淡與無味。因為在開始的交往中,每個人都想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麵,掩蓋自己的缺陷。長期相處下去,雙方的信息開始頻繁地傳達給對方,這時每個人獲得的對方的真實信息就越來越多,所以往往就會破壞自己一開始的想象。就像經濟學中的邊際效應遞減一樣,初次消費帶來的滿足,會隨著消費量、消費次數的增加慢慢降低,直到最後滿足感變得很少,這時候,一見鍾情建立起來的感情就麵臨著嚴峻的考驗。

而這時候,有的人開始尋找新的一見鍾情,有的人希望用新的麵孔來麵對舊的一見鍾情者。於是雙方如何應對因為新鮮感和神秘感消失帶來的幻滅感,就成為決定這份感情走向的關鍵。

那麼,日久生情是不是就更加保險了呢?

所謂的日久生情,就是兩個人相處久了,互相了解後,慢慢地走到一起。從理論上講,相對於一見鍾情的偶然性和短暫性,日久生情似乎有著更堅實的基礎。但是也有人提出,日久生情可能就不是純粹的愛情,是有著依賴和親情在裏麵的。

每個人對於愛情都有自己的定義。關於真正愛情的說法也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一種普遍的觀點就是,愛情到最後終究會發展成親情,也就是相濡以沫、共度餘生的感情,這是兩性結合組成一個家庭的自然結果。

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兩個人一見鍾情,然後日久再生情,這看來似乎是完美的感情模式,但需要兩個人一起努力經營。

愛情之所以美好,是因為那是人們心靈的一種體驗。或許你不能跟他朝朝暮暮,或許你們之間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恨交織,甚至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但是享受過愛情的甜美,並且在這之中收獲了愛情的意義和成長的經驗,不讓自己留下遺憾,就不會辜負自己的付出。

每一對相愛的戀人,當走進現實生活,卸下愛情頭上浪漫的光環,走出虛幻的精神聖殿後,就會發現柴米油鹽的平淡和關於利益的無休止的紛爭。這時,如果兩個人懂得調整自己,適應愛情這種正常的變化,保持感情的溫度和純真,便會讓愛情的邊際效應遞增;相反,如果一味地糾結下去,不懂得妥協和寬容,那麼感情很容易就被世俗的洪流衝走,一見鍾情的心動最終也將演變成一場從陌生人到戀人,又從戀人變成陌生人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