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你在一起的或許並不是你最愛的那個人,也不是最漂亮、最有魅力的那個人,但卻是最適合你的人。
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麥田裏去摘一個全麥田裏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告訴他隻能摘一次,並且隻可向前走,不能回頭。
於是柏拉圖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走出了麥田。老師問他為什麼沒摘到,他說:“因為隻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其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麵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麵時,又發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所以我什麼也沒摘。”
這就是西方擇偶觀裏著名的“麥穗理論”,是說我們在找伴侶時如同走進了一片麥田,一路有麥穗向我們招手,很多人不知道摘取哪一個,往往覺得前方有更大的麥穗等著自己,但是到最後才發現錯過的是最好的。
按圖索驥是很多人都會犯的一個毛病,尤其是女孩子。她們經常會設定一個標準,按照這個標準去尋找那個人。但人都是各不相同的,一個人很難達到所有的標準,即使達到,那個人也不一定會滿意自己,因為愛情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做出合適選擇的概率更大呢?
我們假設有20個合適的單身男子都有意追求某個女孩,而這個女孩的任務就是,從他們當中挑選最好的一位作為結婚對象。從這20個裏麵選出最好的一個並非易事,那麼怎麼做才能爭取到這個結果?
首先,要考慮的是約會時對對方真實性格、人品的判斷。約會時,男女雙方一開始都是展示自己的優點,掩蓋自己的不足。當然,他們都想了解對方的一切,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對於一個女孩來說,男朋友贈送的花是相對廉價的,而貴重的鑽石、金表、項鏈等禮物也許更能代表一個人的真心。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有多深,就會為她掏多少鈔票。”這是一個人樂意為你奉獻多少的可靠證明。然而,禮物值多少錢對於不同的人是有差異的。對一個身價億萬的有錢人來說,送上一顆名貴鑽石可能比帶你遊山玩水的價值要低得多。反之,一個窮小子,花了大量時間辛勤工作,買上一顆鑽石的價值就要高得多。你也應當意識到,你的約會對象同樣會對你的行為挑剔一番。因此,你得采取能真正代表你具有高素質的行為,而不是誰都學得來的那些行為。
其次,要考慮的是選擇什麼樣的方法來篩選出比較合適的異性。很明顯,最好的方法是和這20個人都接觸一遍,了解每個人的情況,經過篩選找出最適合的那個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花大把的時間去和每個人交往。所以不妨假定更加嚴格的條件:每個人隻能約會一次,而且隻能一次性選擇放棄或接受,一旦選中結婚對象,就沒有機會再與別人約會。那麼最好的選擇方法存不存在呢?事實上是存在的。
不如我們來模擬一下。顯然,你不應該選擇第一個遇到的人,因為他是最適合者概率的隻有1/20.這個概率可以說是非常渺茫,直接把籌碼放在第一個人身上,也是最糟的賭注。同樣的,後麵的人情況都相同,每個人都隻有1/20的概率。
可以將所有的追求者分成組(比如分成5組,每組4人),首先從第一組中開始選擇,在第一組中與每一個男性都約會,但並不選擇第一組中的男性,即使他們再優秀、再完美都要選擇放棄,因為最合適的對象在第一組中存在的概率不過1/5.
如果以後遇到比這組人更好的對象,就嫁給這個人。當然這種方法和“麥穗理論”一樣,並不能保證選擇出的是最飽滿、最美麗的麥穗,但卻能選擇出比較美麗的麥穗。無論是選擇愛情、事業、婚姻還是朋友,最優結果隻可能在理論上存在。不要把追求最佳人選作為最大目標,而要設法避免挑到最差的人選。這種規避風險的觀念,對我們在做人生選擇時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