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搶占先機,就要先摸清對方的底牌。
商場中,在跟人進行談判討價時,在談判中找出對方的底牌是最棘手的工作,但它卻是製勝的關鍵。因為摸準了對方的底牌,你就能掌握談判的主動權,而掌握了主動權的一方,往往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輕而易舉地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做到這點就需要拿出超常的耐心,而且不能過早地亮出自己的底牌。
美國的史考樂斯三兄弟共同經營著一家公司,他們在與對手談判時善於運用更換談判者的策略,並且獲得了頗佳的效果。
三兄弟在不同的階段分別登場。通常都是老三第一個上場,他會提出非常強硬的條件,待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史考樂斯一方便提出暫停會議。當談判再次開始時,老二便出場。這時,老二會針對對方的目標和態度,與對方進行較量,直到對方幾乎無力應戰精疲力竭之際,老二又退出,老大登場。
通過前兩個回合與對方的較量,老大基本上已摸準了對方的底牌,因而他在此時隻要根據對方的情況進行談判就可以,因為對方往往會迫於心理上的巨大壓力而作出讓步。
當然,史考樂斯兄弟的談判藝術,是一種通過輪流換人的方法來不斷地瓦解對方的心理戰術,這需要連貫的配合和靈活的應變。而在自己麵對談判對手,不了解對方真實情況的時候,還有一個好的選擇就是把報價的主動權讓給對方,通過對方的報價來探查對方的目的、動機,摸清對方的虛實,然後及時調整自己的談判計劃,重新確定報價,這裏就體現了倒推的博弈理論,也就是根據對方的心理來確定自己的方案。
有一位山東富商來到一個賣古玩字畫的店裏,看中了一套精美細致的瓷器,售價800兩銀子。富商認為價格太高,於是推說隻看中了其中兩件,要店主降價。店主看了看他,要價仍是800兩。富商不願掏錢。這時店主慢悠悠地開口說:“這樣看來,你是沒有看中我這套東西。既然這樣,我怎麼好意思再賣給別人呢?”說著,他隨手拿起一件丟在了地上,精致的瓷器馬上摔得粉碎。富商見自己喜愛的瓷器被摔碎了,再也沒法矜持下去,急忙阻攔,問剩下的兩件賣多少錢。店主伸手比了一下:800兩。富商覺得太離譜了,又要求降價。店主並不答話,把另一件瓷器摔在了地上。富商覺得隻剩下最後一件了總該降價吧。誰知店主麵色不改,仍要800兩。富商有些生氣地說:“難道一件和三件的價錢一樣嗎?”店主想了想,微然一笑說道:“是不應該一個價錢,我這一件賣1000兩。”富商還在猶豫,店主又把最後一件瓷器拿在手裏。富商再也沉不住氣了,請求店主不要再毀,他願意出1000兩銀子把這套殘缺不全的瓷器買走。
那位山東富商走後,看得目瞪口呆兼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小夥計問店主:“為什麼摔掉了兩件,反而賣了1000兩銀子?”店主回答說:“物以稀為貴。富商喜歡收藏瓷器,隻要他喜歡上的東西,是絕不會輕易放掉的。我摔掉兩件,剩下的一件當然價錢就更高了。”
可以看出,在這場討價還價當中,耐心和堅持到底的態度最終增加了店主的收益。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博弈論的小招數:一定要耐心,不要暴露某些重要細節,讓別人以為你不會出手,當對手迫不及待地想利用你的遲延時,就可以有力地回擊。
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常見的現象:非常急切的買方往往要付高一些的價錢購得所需之物;而急切的銷售人員往往是以較低的價格賣出自己所銷售的商品。正是這樣,富有經驗的人買東西、逛商場時總是不緊不慢,即使內心非常想買下某種物品,也不會在商場店員麵前表現出來;而富有經驗的店員們總是會以“這件衣服賣得很好,這是最後一件”之類的陳詞濫調來勸誘顧客。
因此,對於任何談判我們都要注意兩方麵問題:一方麵盡量摸清對方的底牌,了解對方的心理,根據對方的想法來製定自己的談判策略;另一方麵就是耐性,談判者中能夠忍耐的一方將獲得更多的利益。我們憑借直覺就可以判斷,越是急於結束談判的人越會早讓步妥協,或作出較大的讓步。
還應該注意的是,如果自己提出的條件過於出格,而自己的態度卻堅決不讓,那麼這樣會讓對方感覺沒有商量的餘地,也就容易使談判陷入僵局,更糟糕的是,自己也將為自己的獅子大開口埋單。所以,在開口時提前考慮清楚,有適當的分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