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首爾站的曆史
1900年開通的京仁鐵路的南大門站是首爾站的始初。當時京仁鐵路的終點站是西大門站,南大門站隻起中間站的作用,還不是都城的官門。到殖民時期,隨著以南村地區為中心的日本人居住區的大麵積擴大,南門站的地位得到了強化。特別是1919年西大門站停止使用後,首爾站才認定為首爾南大門站實質上起到了首爾中央站的作用。原先在龍山站分岔的京義鐵路改為南大門站分岔之後,首爾站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隨著乘客的增加開始討論新建首爾站事宜。1922年由受托管理韓國鐵路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發包工程,1923年改稱為京城站,1925年京城驛舍完工。
通過京釜鐵路京城停留站選址圖(出處:奎章閣)中,京城站的選址及相關的房屋的設計,可推斷京城站的選址是通過周密的計劃而決定的。當時的京城站是以文藝複興的折衷主義風格建立的。設計師是東京大學建築係教授塚本靖。雖然當時新建的建築物麵積相當大,但因為圓屋頂及獨特的外觀成了長安城的話題。建築材料主要以紅磚為主,一樓中央大廳的地麵鋪了花崗岩,中壁用石材,壁麵貼了人造石。建築內的貴賓室鋪了檀木地板,二樓還設有西餐廳。順宗實錄1卷1907年10月20號的記載①中描述了送別回國的日本皇太子情景。據記載,順宗為了送別日本皇太子,與日本皇太子一同坐火車至仁川港。
2.2 中區曆史文化區的保存及利用
2.2.1 中區曆史文化資源的保存及利用
中區以前位於漢陽都城內的南側,現如今成為了首爾中心的中區。它有很多朝鮮時期開始流傳下來的曆史文化資源。在中區進行的現代化建設中,主要實施了以拆遷為主的大規模的城市再開發。這導致了包括漢陽都城境界在內的大規模文化遺跡遭受破壞的現象。朝鮮時期開始形成的印刷業在內的地區性產業的衰退、住宅地的減少形成了城市共同化現象以及大規模以建築物為主的開發行為導致的自然景觀受損的現象等,城市問題連續發生。最近幾年開始,出現保存和利用中區文化資源的大大小小的舉動。例如,利用有曆史文化價值的街道建立曆史文化街,在居委會設立居民溝通空間的農村展示館等。對中區整體的曆史文化資源進行調查並建立相應的保存和利用的整體規劃等。通過這些相關的活動將持續的保存和挖掘曆史文化區中區的場所性。
2.2.2 首爾站的保存及利用
1925年開始,起到京城出入口作用的首爾驛舍在日本強占時期的建築物中外觀最為獨特。被定為第284號遺址。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的擴大不得不對周邊地區進行開發。民資驛建設之前,首爾站一直作為火車站使用。直至2004年民資驛建設完工之後首爾站開始停用。2011年,首爾站原型修複工程完工之後改名為“文化驛首爾284”。
“文化驛首爾284”是根據日本設計師塚本靖的立麵圖和平麵圖以及當時留下來的照片進行的修複。根據曆史資料,修複了首爾站內部的一等候車室,二等候車室,女士候車室,貴賓候車室,餐廳,理發廳等。目前,修複後的“文化驛首爾284”有11個展示廳,因當時各個展廳的用途不同,其位置與大小也不同。
結合“文化”的目的性、“首爾”的地區性以及首爾站遺址號“284”曆史性等因素取名為“文化驛首爾284”。100年前的“文化驛首爾284”是“南門停車場”,是韓國曆史最悠久的車站。在日本殖民地管製下改名為“京城站”,光複之後改名為“首爾站”。四次改名不僅僅在名稱上發生了變化,空間及作用也發生了變化。目前首爾站是通過修複進行保存,其功能則轉變為文化空間。
3 東京的曆史文化區保存及利用事例
3.1 東京站在內的丸之內的曆史
3.1.1 丸之內的曆史
1590年,德川家康居住在江戶之前,丸之內隻是一個海岸線。1592年開始,德川為了擴建江戶城,填埋丸之內重新建城壕。原先的外城壕變成了內城壕。丸之內位於江戶城的外側,主要是武士的住宅。明治維新之後武士的地塊變成了官有土地。用於陸軍兵舍和練兵場。陸軍兵役遷移之後,1890年以150萬円出售給三菱。1894年,丸之內地區建立了第一棟辦公樓。通過三菱丸之內的街道,變成了模仿倫敦的組積造(是用磚頭,石頭,水泥塊砌牆的一種建築方式)街道。1959年三菱開始實施“丸之內改造計劃”。瞬間丸之內的組積造街道轉換為高層建築。進入2000年,丸之內地區的再開發得到了加速。
3.1.2 東京站的曆史
東京的鐵路網是從1872年10月14日新橋與橫濱之間鐵路的開通開始形成的。明治政府初期,鐵路與驛舍是近代西方文化的象征,提高了新首都東京的地位。特別是新橋站起到了首都東京的出入口作用。鐵路與驛站隨著乘客及貨物運送量的增加開始大眾化。鐵路是明治時期把江戶時期不能自由移動的行為轉換為移動行為大眾化的原動力。從此人們生活在不論身份和職位的高低,隻要支付一定的金額就可以自由移動的劃時代。因為鋪設鐵路初期所定的東京的入口是接近繁華區,但還沒有城市化的地區,所以新橋驛舍周邊的城市環境直至明治末期才開始變化。開設初期還未城市化的新橋驛舍開始成為東京的中心區。此時意識到新橋站作為東京的中心將無法滿足建設中心站所需的廣闊的用地問題。因此計劃將新橋站建成貨物專用站,將其餘的功能進行分散。在新橋站的分散及拆卸的計劃下,1914年(大正3)12月20日東京站開業,隨著新橋站開始停止,運輸旅客的業務轉變為貨物專用站,站名也改為“汐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