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啟六年七月十五日,在緊張準備了半個月之後,張振嶽拿著天啟帝欽賜的尚方寶劍,在五百禁軍的護衛下出京赴任了。
大朝會上,張振嶽被吏部文選司郎中範景文指斥為奸臣,當時張振嶽還咯噔了一下,但隨後他就知道魏忠賢的厲害了。按照常理,範景文這個舉動屬於點爆氣氛的登高一呼了,接下來應該是其他清流紛紛群起而對張振嶽攻之。可偏偏這滿朝清流似乎都被打好了招呼,個個裝聾作啞,集體眼觀鼻鼻觀心。於是範景文的壯舉十分尷尬的變成了獨角戲,而且還因為打了天啟帝的臉,當場就讓皇上派大漢將軍給拿下扔進了詔獄。若不是張振嶽事後以自己身邊缺可用之人為由通過劉時敏公公把這範景文求了出來,估計這會子這家夥還在詔獄裏頭吃牢飯了。這倒不是張振嶽害怕得罪清流,他要幹得差事差不多是要把整個清流得罪死的差事,他真正敬重的是範景文這個人。曆史上明朝滅亡的時候,自殺殉國名入史冊的士人八千六百人,這其中第一位就是範景文。這位是絕食三日而死,而其家人則全部投井殉國。反過來我們再看看後世的政權,大清滅亡時自殺殉國者幾人,蘇共倒台時自殺殉國者幾人。這一點上明代雖然出的漢奸不少,但堪稱最有骨氣的朝代,在沒有了中央政權的情況下,大規模反清鬥爭持續了四十年,戰死者不計其數,自殺殉國者亦是不計其數。或許有人嘲笑這些人的愚忠可笑,卻殊不知他們自己能夠坐穩滿清奴隸恰恰來自於這些人的反抗。正是因為他們的勇敢壯舉,圈地跑馬才僅限於北方,正是因為他們的不屈不饒,滿人才意識到不能靠武力征服漢人,他們才不得不尋求和漢族士紳階層合作,漢奸才有了當漢奸的機會,比如紀曉嵐。
扯遠了,真正讓張振嶽佩服的並不是曆史記載,畢竟那東西太容易被篡改了。真正讓張振嶽佩服的是在魏忠賢高壓之下,這個範景文居然還敢公然跳出來反對,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單是這點,在給魏忠賢府上直截了當送了五萬兩白銀後,張振嶽不顧劉時敏的勸告救下了範景文。
大朝會後五天內,張振嶽天天帶著史可法去六部閑逛,上午是吏部,下午是戶部,有時候差不多快到宵禁了他才和史可法回府。這些行動名義上是為了南下辦差的人手而查看官員的履曆,其實不過是走走過場,張振嶽想要抽調的人員早就定好了,調令也通過劉時敏發了出去。這段日子張振嶽靠劉時敏幫了不少忙,也感受到了這個老太監的真誠,所以很是幹脆的,替自己還沒出生的孩子認了劉時敏這個幹爹。這讓孩子認幹爹的事情對於來自後世的張振嶽來說如同兒戲一般,可劉時敏當場就激動的熱淚盈眶,他知道,張振嶽這是真把他當人看了,辦差自然是更加盡力了。
這不,張振嶽要的幾個官員很快就被他通過禦馬監、吏部、兵部快馬招來了。他們分別是:
大明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曾二任商丘知縣,現為吏部驗封主事的孫傳庭,三十五歲;大明天啟二年進士,戶部員外郎盧象升,二十七歲;文官還要加上被天啟帝明旨戴罪立功的範景文就抽調了三個,還都是在京中任職的。武官則是抽調了三名京營將軍,三十歲的遊擊將軍孫應元,二十八歲的遊擊將軍黃得功,以及二十六歲的千總周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