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兩相權衡,讓位高者滿意(1 / 2)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是說明在好處不能都得到的情況下,隻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在職場上,也會麵臨這樣的取舍,當你接到一個任務的兩個版本:老板要你到北京宣城區做市場調查,上司要你到北京朝陽區做市場調查,你該聽誰的?不要忽視這個問題,因為聽誰的,就涉及到了職場站隊問題。

兩相權衡取其重

在職場上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同一件工作任務,你同時接受到了兩個不一致的指示,一方來自你的上司,一方來自你的領導,其實這個兩人都沒有什麼錯誤,可能隻是側重點和理解方式不一樣,但命令到了你手上,你該如何處理?

首先,這可能是上司和老板之間缺乏溝通造成的。上司按照此前的精神發布任務,老板卻是突發奇想來不及知會上司,直接發給了你。

對此,你不能跟老板明說,隻能把這個情況反饋給上司,告訴他自己除了接到上司的命令外,還接到了老板的命令,自己不知道如何處理特來請示上司,請上司出麵和老板溝通。

如果老板和上司是因為先有了矛盾,之後再出現兩種指令,那麼你就要好好斟酌。城門失火,最先殃及的可能就是池魚。在上司和老板鬥法的時候,你不妨先兩方都不得罪,誰的指令都先不執行,靜觀其變。一般而言,上司和老板相鬥,老板幾乎都是最後的勝利者。你不妨勢利一點,站在老板的立場來做事。級別命令不一樣,你作為下屬,采取最高級別行事,總是沒有錯的。

遇到這樣的事,也未必全是壞事。這樣的事很鍛煉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為了要處理好這件棘手的事情,你要了解上司和老板各自的人品和處事風格,還要了解兩位上司之間有沒有分歧。在意見不統一的同時,兩位領導彼此知道嗎?他們各自的反應是什麼樣的?他們彼此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通過這番火力偵察,相信你就能通過這件事真正鍛煉提高了自己職場的戰鬥力和適應能力。

勿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商品經濟時代不言“利”是不切實際的; 可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如果見利忘義、不擇手段、不講原則,這無疑是玩火自焚。

丁天最初是一家電子公司的一個小職員,經過他的不斷努力,幾年後晉升為市場部經理負責市場開拓工作。由於他經驗豐富,工作又非常出色,成了公司的重要人物。老板和副總鬧矛盾,副總想要跳槽加盟其他公司並帶走丁天,向他許以高薪重職。丁天當時的薪水是很低的,每月隻有八千多元,一年下來加上獎金,也就十萬元左右。麵對高額的薪金和顯赫的職位,丁天也不是沒有動過心。但他有一顆感恩的心,當初是他的老板把他從一名小職員培養成為部門經理的。如果沒有老板當初的栽培,也不會有他的今天。丁天拒絕了副總的邀請,決定還是留在原來的公司。老板有感於他的忠誠和情義,不僅給丁天加了薪,還讓丁天頂替了離開的副總的職位。

沒有原則的人總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迷惑雙眼,以致迷失自己,成為重利輕義、無情無義的小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隻有目光短淺的小人才會為了眼前的利益拋棄原則、不擇手段。他們把金錢、把現實的利益看得太重,這樣一來,必然會因小失大,損失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