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機遇篇——企業如何搭上順風船(3)(2 / 3)

艾科卡的事跡說明,對一個創業經營者而言,在競爭中,失敗和挫折並不可怕,隻要敢於堅持,到處都有轉敗為勝的機會。

1880年,當銀行家和華爾街不願為愛迪生所發明的照明燈泡的生產提供資金時,“要麼建工廠,要麼徹底完蛋”成了愛迪生的口號。他提供了建立工廠所需資金的90%,因為“華爾街看不到其為一個未經試驗的新行業提供資金的明確道路,我不得不親自投身於製造業。”這些工廠最終成了國際跨國公司“通用電器公司”的核心。愛迪生的名言“你得冒險製造你的產品,否則你就不能活著看到你的產品興旺發達”,激勵了幾代大發明家兼大實業家的誕生,深刻地改變了整個產業界和商業界的曆史,推動了工業革命誕生和發展。

愛迪生作為大發明家,並沒有讀過什麼書,每一項發明都經過千百次的實驗才最後成功。因此,他深有感觸地說:“成功,1%靠天才,99%靠汗水。”據說,有一次,一位年輕的記者問愛迪生:“愛迪生先生,你目前的發明曾失敗過一萬次,你對此有何感想?”愛迪生回答說:“年輕人,因為人生的旅程十分漫長,所以我告訴你一個對未來甚有幫助的啟示。我並沒有失敗過一萬次,隻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愛迪生估計他發明電燈時,共做了14000次以上的實驗。他成功地發現許多方法行不通,但還是繼續做下去,直到發現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為止。愛迪生證明了大射手與小射手之間的惟一差別:大射手隻是一位繼續射擊的小射手。“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不言放棄,愛迪生成功了,而且至今仍是後人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

國外某家公司對“失敗”的態度或許可以給人啟迪。這個公司為了鼓勵職工在研究活動中有點冒險精神,開展了一次試驗性活動,稱之為“理想的失敗”。職工在研製新產品、開創新的管理方式等創新工作中,一旦發生這種“理想的失敗”,就放炮表示慶祝。所謂“理想的失敗”,是指研發活動本身就帶有冒險性,職工從這些活動中學到了東西,即使失敗了,也是完美的。還有一層意思:當發現某項實驗要失敗時,企業應迅速製止有關人員繼續試驗下去,避免造成更大的浪費。不過,這常常挫傷職工從事研發活動的積極性,放炮慶祝不僅製止繼續失敗合法化了,而且保證了職工在失敗後仍繼續努力,投入下一次試驗。

成功是人人向往的,失敗是人人害怕的,沒有失敗的積累,就不會有成功的結果。“失敗是成功之母”,堅持就是勝利,因而,堅持也就是成功的父親。

讓我們看一看一個人的簡曆:

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生意再次失敗;25歲,當選州議員;26歲,情人去世;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1歲,競選選舉入2團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7歲,當選國會議員;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選美國總統。

這就是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失敗可以說一直伴隨著林肯一生,但他一直堅持下去,最後到達了成功巔峰。

失敗,隻是對人生的一次挑戰和一次機遇,堅持,堅持,再堅持,就到達了成功的臨界線。誠如愛默生所說過的一句名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這就是堅持的力量,終會成功!

眾人拾柴火焰高

現代商業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從社會化大生產的角度看,人們的分工越來越細,誰也離不開誰。一個人妄圖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是根本行不通的。更何況一個人智力和財力都是有限的,在這個資源共享的社會,隻有聯合起來,大家才擁有真正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