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經營者,如果不具備現代企業家觀念,很難將企業做大和做長久。經曆了方正的風風雨雨,作為方正創始人的王選認為國內企業最缺乏的是企業家,是具備現代企業家觀念的高級管理人才。他說,中國的企業,更需要的是像海爾的張瑞敏、聯想的柳傳誌這樣的企業家。
的確,一個企業在創業時,專家很重要;可是當企業要在市場中立足和發展時,企業家作用更大。縱觀世界上成功的大企業,無論IBM、微軟、英特爾,無不是依靠睿智的企業家衝鋒陷陣拚殺出來的,這些人擁有深厚的技術背景和卓越的領導才能,後者更重要。像Culter這樣的傑出技術專家可以給微軟在某一技術方向上做出重大貢獻,可微軟的發展還得靠比爾·蓋茨這種企業家才能帶領更多的專家將事業做大。
諾基亞公司在全球幾年內迅速崛起,讓世界對這個來自北歐小國的電信巨人刮目相看。不過,誰都知道這離不開一個靈魂人物,即諾基亞1992年開始上任的總裁約瑪·奧利拉,他洞察先機引領企業邁上移動通信道路,從此扯起了順風帆,將諾基亞推到成功巔峰。約瑪·奧利拉並非科班出身,卻為管理高科技企業樹立了全新風格。1988年,諾基亞進行了一次領導層變動,約瑪·奧利拉走上了領導崗位,負責當時規模還很小的移動電話市場部。當時的歐洲正朝著移動電話的數字標準化方向邁進,奧利拉在管理崗位上的所見所聞,讓他堅信假如諾基亞能將資源集中在移動通信領域,就有可能成為這一全新領域的領航人。1992年,41歲的約瑪·奧利拉擔任諾基亞總裁,他就將夢想變成了現實。
中國企業家與國外大企業家存在什麼差距呢?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做了一番誠懇剖析:“感覺差異還是蠻大的,單從人的素質講,在新知識、習慣、綜合素質、全球觀點上都很不同,我們往往在區域、產業、今天的事情上考慮更多,而他們的觸角很遠,關心一些更深遠的問題。說明我們的經營機製還處在幼稚期。我們關心的是如何生存、做大,但他們關心的多是未來。因此,長期的和短期的考慮導致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多數民營企業麵對的主要還是生存問題”。
麵對國際國內競爭的加劇,一個企業經營者必須具備現代企業家觀念,既具備戰略家的眼光,又在管理上有深刻認識,才能一直理性地帶領企業在市場中運轉自如。企業經營者不但要將企業做大,還要成立企業集團,組建具有競爭實力的“航空母艦”,方可在商海中縱橫四方。
邁克爾·戴爾,1984年創辦戴爾計算機時,年僅19歲,他就采取了直線訂購模式,進入20世紀90年代第一個做網上直銷,成為世界二大計算機公司掌門人,是全球40歲以下最富有的人。當記者問戴爾是否屬於英特爾公司大功臣格魯夫所說:“偏執狂”時,他做了肯定的回答,即“偏執”讓戴爾更加努力,更加創新。
美國經濟學家休彼特在“創新”理論中提出,“創新”包括引進新產品、采用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控製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與企業組織形式的創新。這就是現代企業家的精神。企業家的稟性是創新,他並不是職業經理人,經理人可以通過MBA培養,而且業務是敢於和善於冒險、創業的人。
堅持是成功的父親
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一個創業經營者置身於沒有硝煙的戰火裏,如何走向成功,是難以回避的問題。
在商場中,企業經營者一旦投入競爭,同時也就是同失敗的鬥爭。失敗,是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事情。
20世紀80年代,風靡全球的管理大師艾科卡,與總統齊名,而在60年代還是一名福特汽車的推銷員,1964年,他推出瘋狂一時的“野馬”車,成為汽車行業的風雲人物。1970年,艾科卡憑借實力和才幹,榮登福特公司總經理的寶座。就在他春風得意、大展宏圖時,董事長亨利·福特出於妒忌之心,將他解雇了。艾科卡受到奇恥大辱、沮喪至及幾乎要殺人。最終,54歲的他仍沒有絕望。他說:“我要振作起來,與自己的命運搏鬥。”
艾科卡應聘擔任了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經理。他沒有被困難嚇倒,積極四處奔走,終於贏得國會特批的貸款,然後以大無畏的精神對公司進行了快刀斬亂麻似的改革,果斷撤換了35個副總經理中的32個,並渡過石油危機和經濟危機,運用各種銷售策略和管理措施,最終讓克萊斯勒公司在兩年後起死回生,扭虧為盈。到第五個年頭,就盈利9億美元,此時,福特公司陷入重重危機中,實現了他五年雪恥的宿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