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機遇篇——企業如何搭上順風船(2)(3 / 3)

國內洗衣機行業“大哥大”——小天鵝的危機管理,即“末日管理法”,十分獨到,既有危機意識,又有有效策略,值得借鑒。

主要有三方麵:

1.轉變觀念,防止“末日”的出現。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向市場”,避免自己打倒自己,注重企業信譽。對企業內部問題進行預先控製。

2.瞄準世界,靠高質量、高水平取勝。

包括兩方麵:(1)防止在產品銷路好時質量下降。(2)努力完善自身素質,爭取在技術上占領製高點。

3.熱誠服務,根據顧客意見改進質量與服務工作。包括花錢買意見,了解和預測顧客對產品及質量的意見,改進質量,強化服務,防止顯現問題擴大化。

小天鵝的危機管理從實質上說,是一種對危機的避免和化解的對策和措施。一方麵采取各種預防措施,化解危機;另一方麵,將所取得的成績作為新起點,在此基礎上,不斷抓住機遇,上一個新台階。危機管理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企業抓住機會的一種辦法。企業隻有看到危機,不斷消除危機,才能抓住成功機遇。

國內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誌,對企業要加強危機意識,要培養不同生命周期業務有一個形象描述:“吃著‘碗裏’的,盯著‘鍋裏的’,想著‘田裏’的”。所謂“碗裏的”,是指一個完全成熟的業務,是一個企業當下的主打業務。20世紀80年代初,聯想漢卡是主打業務,是所謂“碗裏的”,後來PC以及主機板也成為“碗裏的”,讓聯想從起家走向發展。所謂“鍋裏的”,是指當時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市場已經顯露出不斷增長的需求的業務。世紀之交,服務器、手持設備和外部設備等被聯想認為是“鍋裏的”。所謂“田裏的”,即對一個企業來說,要招招領先,就必須自己到田裏去播種,聯想認為服務就是“田裏的”,經過幾年,服務對聯想的貢獻會達到一半,屆時,聯想將會形成一個“軟硬兼旋”的局麵,即作為硬件設備供應商和軟件服務的提供者。

聯想由於高層領導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反而在危機中不斷找到機會,例如因特網電腦足足將聯想電腦的利潤率提高了1個多百分點,在2000年,能將PC業的整體利潤率提高1個百分點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

許多企業由於缺乏危機意識,反而喪失了機遇,最後以失敗告終。例如,勝家公司,是美國一家國際性公司,其所生產的“勝家”縫紉機曾是世界名牌產品。20世紀五六十年代,“勝家”縫紉機占有世界市場份額的2/3。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勝家公司董事會不得不沉痛地宣布:勝家從此再也不生產縫紉機了。勝家公司為什麼會敗得如此慘呢?這緣於勝家公司在成功後盲目自大,對勝家傳統產品過分信賴,忽視了消費市場的各種變化,比方說直到1985年,勝家出廠的仍是19世紀設計的產品。而這個時候,不少競爭對手紛紛推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新產品,像日本廠商研製出可“說話”的縫紉機;瑞典生產出一種“電腦縫紉機”,能自動調節至最佳狀態。如此,勝家公司自然難以與這些強大對手競爭了,仿佛大刀長矛豈能抵擋住槍和炮一般,優勝劣汰,最終被市場淘汰出局。

樹立現代企業觀念

“生存還是毀滅?”競爭的激烈讓企業經營者陷入了哈姆雷特式的思考,求生的本能使企業經營者不約而同地往往隻關注生存問題,從而忽略了企業經營的真正涵義。許多企業在家庭小作坊中徘徊,許多企業在“衛星上天”中爆炸,人們呼籲多一點現代企業家觀念。

國外學者對企業家有如下定義:“並非主要是市場的工具,而是市場的創造者;不是窺測機會的人,而是發展機會的人;不是資源的享用者,而是資源的發現者;不是對現有需求的消極反應者,而是促進需求的革新者;並非主要是技術的使用者,而是技術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