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經過調查,日方承認“101”對日本人也有效。雖然沒有公開道歉,但是足以否定他們原來的看法。輿論中的不利影響漸漸得到了澄清。趙章光,這個本不願介入任何爭端的人,最終不得不利用權力營銷為武器,為自己及企業正了名,使章光101產品擺脫了各種幹擾,將其遠銷海外,並暢銷國內,企業也一步一步壯大起來。
可見,企業在產品銷售出現不可抗因素的情況時,不妨換一個新思路,即利用權力營銷,改善銷售渠道,使自己產品和公眾的對接通道無阻無礙。試想,可口可樂如果不利用權力營銷,沒有美國國務院提出抗議,並以取消經濟援助和限製法國葡萄酒進口等相威脅,可口可樂贏得勝利的日期可能要晚得多。而章光101集團,如果沒有國內有關部門和日本政府交涉,以及新聞媒體的支持,恐怕很難消除一時負麵影響,連生存下來的可能性也很小。
服務的一切都是價值
當今時代,隨著競爭日益激烈,服務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市場競爭中一件製勝法寶。因此,企業必須針對消費者,加強自己銷售產品的各個服務環節,讓消費者覺得買到了最稱心如意的產品以及附加價值。
最根本的是,人們對消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20世紀3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出於對消費者的尊重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車款,從而一舉打敗了隻有一種顏色一種款型的汽車行業老大福特公司。20世紀80年代,艾科卡提出了“不滿意退貨換車”的賣車方式,贏得了消費者的歡迎,贏得了龐大的市場。20世紀90年代,通用汽車總裁瓦格納說:“要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以正確的價值為客戶提供正確的產品。”
台灣宏基電腦公司是世界第三大電腦製造商,最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推出“家用外觀”電腦,因而風靡世界。宏基的成功,在於其服務層次的提高,既滿足了人們物質上的使用價值,又滿足了人們精神上的欣賞價值。宏基創始人施振榮20世紀90年代末推出“信息家電”的概念,主要為了滿足人們享受新鮮科技與互聯網的服務。
不少企業認識到,有了一流的產品並不等於有了市場,還需要有一流的服務。例如,一般公司和企業強調售後服務,而飛利浦公司強調的是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售前、售中服務是指主動向顧客提供產品信息,積極開展谘詢活動,為此,飛利浦公司不斷增加在世界各地的谘詢中心。飛利浦公司的售後服務包括24小時的全天候維修服務,並試圖做到在客戶第一次打電話時就將問題解決。他們聲稱,隻要顧客因質量問題將產品送回修理,無論在保修期內,還是在保修期外,都將付給顧客一筆賠償金。
時至今日,科技的發展已經讓不同企業生產的同種產品,在使用價值上的差別日益縮小;市場競爭的焦點轉化到產品的附加值上。特別是完善服務,日益成為企業贏得信譽、留住顧客的重要武器。產品已經變成了富有內涵和外延的概念,包括“核心產品”,即產品的使用價值;“形式產品”,即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形體以及外在表現。例如,品牌、包裝、特色、款式、質量;“延伸產品”,即產品的附加價值和效益,例如交貨和信用條件、安裝、服務、保證,等等。
在目前西方發達國家中,“後工業化”特征明顯:過去的製造業企業正迅速轉變為提供服務的企業,製造業為主導地位的時代正變為服務型企業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更加深了這一變化。
全球暢銷書《追求卓越》的作者,在廣泛調查美國最傑出的43家企業後發現,“不管這些公司是屬於機械製造業,高科技產業,還是賣漢堡包的食品業,他們都以服務業為主。”因此,他將“服務至上”作為這些企業成功的經驗之一,即完善服務,使物有所值。完善服務作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