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逆境篇——企業走出沼澤的方略(3)(1 / 3)

1843年,惠特曼巧克力公司推出了“山普拉”巧克力糖,一直飽受市場歡迎,成為公司的拳頭產品。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山普拉”巧克力糖訂貨量大為減少,銷量急劇下降,公司幾近破產倒閉的邊緣。最後,惠特曼公司實施一項重振雄風的計劃,這便是改變以往的形象,喊出“偉大國家的傳統禮品”的口號,同時用美國早期編織品為其產品包裝紙的圖案,以具有傳統、曆史品質的產品向消費公眾推銷,結果,不但銷量猛升,而且還開發出一列新產品,也大受歡迎。

利用權力營銷

企業在一定時期,由於各方麵因素,尤其自上而下的原因,不能叩開緊閉的市場大門,怎麼辦?利用權力營銷,或許是一種有效選擇。

許多人講,當今世界正在打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即經濟戰,這句話一點沒錯。隨著世界市場競爭的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的區域化、集團化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各國都通過各種貿易壁壘保護本國市場和企業。此外,各地區地方保護主義也相當嚴重。

麵對緊閉的市場大門企業該如何對付?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頭挑戰,誰也不能不進行選擇。20世紀80年代,美國營銷學專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權力營銷的策略,用無形的力量打破人為設置的障礙。

權力營銷就是依據權力對營銷活動影響的範圍、程度和規律,借助自身和他人的權力來開發企業的營銷活動,來取得營銷的成功。

這裏的“權力”是指控製力和影響力。大凡精明的企業經營者無不重視“權力營銷”的作用,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頻繁與世界各地政要會晤,香港包玉剛、李嘉誠與一些國家政府保持良好的私交,皆是佐證。

權力營銷與以權謀私、濫用職權的不正之風決不可混為一談。權力營銷是一種正當經濟手段,借以消除商業活動中的不必要障礙。

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在二戰後拓展其在法國業務時,受到了來自法國新聞界、飲料行業、政府部門等多方麵的強大阻力,公司向法國出口濃縮液的申請也被拒絕。在此種情況下,可口可樂公司一方麵繼續實施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等各項計劃;另一方麵采用公關和權力營銷手段。他們不僅在兩國大搞公關宣傳,將此事上升到美法關係的高度,並且不斷遊說法國政府官員,強調產品符合各項標準,還成功地促使美國國務院出麵幹涉,就法國海關阻擾可口可樂濃縮液進口一事表示抗議。最終,可口可樂成功地叩開了法國市場的大門。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包括行政權力、司法權力、經濟權力和個人影響等在內的權力是以強大的國家機器和雄厚的物質基礎為後盾的。國家可以利用這些權力並通過友好協商、談判、製裁、反製裁,有時甚至是威脅的手段,促使別國市場對本國企業開放。這些事隻有權力才能做到,其他的營銷策略是絕對辦不到的。

20世紀70年代,河南伊川開發出新一代杜康酒。為迅速打開國內外市場,杜康酒廠乘國內一個代表團訪問日本的機會,把酒送給原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並附詩兩首。結果,杜康酒迅速傳遍日本,打開了日本市場。如果杜康酒廠不借田中角榮影響力,恐怕無論如何也不會在日本形成“杜康熱”。

而且,一個國家之內,地區與地區之間,權力營銷同樣實用。此外,權力營銷還可使用新聞媒介,對企業形象重新塑造。

章光101集團在日本就有一個典型例子。

1988年6月18日,日本最有影響的《朝日新聞》登出一則消息:三家大學醫院的皮膚科大夫,向厚生省提出6個使用“10l”毛發再生精後出現斑疹的病例。言外之意,是說“101”有副作用。

一時劍鳴馬嘶,氣氛緊張。董事長趙章光最後采取了冷靜克製的態度,一方麵請求中國有關部門和日本厚生省組織調查,弄清事實真相;另一方麵,趙章光又一改過去回避記者采訪的做法,主動約請《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談話,以“答記者問”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闡述了“101”的品性;經過有關權威部門多次毒理試驗,該產品屬無毒類。頭皮出現發紅發紫現象,是因為用後血液循環增加,屬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