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後發製人,通過提高實力最後置對手於自己控製之下。如何提高實力呢?一是內部“創新”;二是“借力”外部,二者結合,就達到後發製人了。
日本的鬆下公司,就是一個善於後發製人的企業。鬆下通過重視生產技術的開發,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最終在錄像機市場上戰勝了技術先驅索尼公司,被傳為佳話。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索尼公司首先研製成功了家用錄像機。但是,時隔不久,鬆下電器公司通過大量市場調研,推出了一種更受消費者喜歡的錄像機:電視容量時間更長,結構更合理,質量更可靠,價格卻比索尼低約10%。結果,消費者紛紛購買鬆下產品,反而將索尼產品忘得一幹二淨了。而鬆下電器公司,正由於戰勝索尼公司,在錄像機市場取得了絕對的霸主地位,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一飛衝天,成為世界馳名公司。
鬆下公司勝人一籌的地方,就是善於技術開發,不僅抓新產品開發,而且抓產品生產技術開發,後者更是有獨到之處。鬆下公司的生產技術開發,目的不是開發新產品,而是提高生產效率,節能降耗,多、快、好、省地生產產品,從而將產品價格降下去,進而占領市場。當盛田昭夫明白為什麼被鬆下打敗後,曾十分感慨地說:“如果開發新產品需要花十分力氣的話,那麼形成大批量生產則需要百倍的努力。”鬆下公司正是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花了百倍努力,最後將前輩的果實摘到了手中,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國內“太陽神”生物保健口服液與沈陽飛龍“延生護寶液”的廣告大戰,是一個精彩的案例。1991年10月,沈陽飛龍剛剛誕生一年,“太陽神”已是當時保健液行業老大,聲稱要到東北地區來開拓市場,要用百萬元來掃平道路。東北一些氣魄小的廠家公司,紛紛退避三舍,以為不是太陽神的敵手。就連當時稱得上財大氣粗、實力雄厚的“田七口服液”也不敢與太陽神對陣交鋒。沈陽飛龍出於自己公司利益,也欲借機打擊一下太陽神的氣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太陽神做廣告的前期,拿出4.5萬元打了三個整版的廣告,一下子打亂了太陽神的陣腳,接著再主動出擊,又做起大幅廣告,使得“太陽神”在東北的廣告之役連連受挫。沈陽飛龍“延生護寶液”借“太陽神”刮起了一股強烈的商業旋風。
這場廣告戰,沈陽飛龍屬後起之秀,並不畏懼同行老大“太陽神”的威力,采取果斷反擊措施,不僅擊退了對手,還讓自己的產品提高了許多知名度。狹路相逢,勇者勝,斯言不謬。
《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之在後。”意思是說:抬頭仰望,越看越覺得高;深入鑽研,越鑽越覺得深;看著在前麵,突然又到後麵。企業競爭也常常是這種狀態,像長江後浪推前浪,後者往往更比前者強。後發製人,強調以我之持久,對敵之速決,避免在不利情況下進行戰略決戰,以便爭取時間創造條件,自保而全勝。
就企業競爭而言,先者在大規模搶占市場時,開始階段廣告宣傳都比較完美,產品質量的缺點和弱點還沒有暴露,隨著天長日久,對方產品質量問題就會暴露在消費者麵前,暴露在爭奇鬥豔的商品市場中。隨著先者市場不斷擴大,後者與其競爭實力不斷消長,先者在經營管理、產品設計以及各種質量上的問題就會自然出現,即使是很精明的企業,也有產品失足之時,管理敗筆之處。後者先暗中積蓄力量,然後尋找先者的可乘之機,在市場上大規模發起攻擊。這就是兵法上說的“後其陣久氣衰,起而攻之,無有不勝”的後發之策。
後發製人,不能隻簡單地理解為“堅壁待之”,要在“後發”的被動狀態中邁出主動的步伐。企業決策人需要高度的預見力和牢牢把握經濟發展趨勢的能動性,“後發”的行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胸有成竹的。前者在今天的實現裏,後者在未來的航程上,一時的退卻,不是被對方在市場上趕著跑,而是我順應市場變化,同時引導市場發展;一時的放棄,不是長久地喪失,而是為了更多地收獲。為了尋找,等待更有利的戰機。
不給對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