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資企業,中國政府於1953年11月2日將上海法資電車、電燈公司這兩家同上海人民生活關係重大的企業收歸國營,代管其全部財產。
對屬於一般資本主義國家的外資企業以及屬於帝國主義國家的一部分外資企業,中國政府認為,隻要它們遵守中國法令,不危害國計民生,可繼續經營。但由於當時美國力圖糾集一些國家對中國搞封鎖禁運,後來中國又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這些外資企業也就逐漸收縮或轉讓了。
對外國私人或團體在中國所擁有的房地產,中國政務院在1950年12月3日製定了關於外人教會和外人在華房地產的處理原則。中國不承認外國人在中國境內有土地所有權,不準許他們買賣或繼承土地。外人教會擁有的房產,多由教徒捐獻,轉歸中國教會所有。外僑房產許其自用、繼承和轉讓,但不得出租,這些房產轉讓時應在有關契約或法律文件上寫明“土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
處理外國政府、私人團體在中國興辦的文教事業。帝國主義在文化方麵對中國影響是很深的。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進行過程中,隨著大城市的陸續解放,各地軍管會就已經開始清理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建立的官方或半官方宣傳機構。首先通知各地“美國新聞處”停止活動,對“英國文化委員會”設在中國一些大城市的機構,也限製其在會址外活動。不許外僑在中國興辦報紙和雜誌,還停止了同新中國無外交關係的外國通訊社和外國記者的活動。
其次,處理了中國某些教會受外國教會操縱和影響的問題。《共同綱領》規定了中國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舊中國的基督教會和天主教會卻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國主義國家有關教會的操縱和影響,往往接受他們的津貼,有的甚至成為它們在中國進行間諜活動的掩蔽所。1950年9月,中國基督教會知名人士發表“中國基督教在中國建設中的努力途徑”的宣言,號召中國基督教會開展自治、自養、自傳的革新運動。同時11月,中國天主教知名人士也發表“天主教自立革新運動宣言”。從此,中國的基督教會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
再次,中國著手清理外國人經辦或接受外國津貼的文化、教育、衛生、救濟等機構。在中國大陸即將全部解放的形勢下,中共中央指出:外國人辦的學校,暫許其維持現狀,但其校長必須是中國人,其學校經費必須報告其來源,其課程必須照其它學校的章程同一辦理;外國人辦的醫院,已辦者許其繼續,但須受中國監督檢查,新辦者未得批準不許開辦;外國人辦的救濟機關,其屬於國家合作團體者,須視其有無損害中國主權及中國人民團體的獨立自主,方能決定接受其援助和救濟與否;尤其是對於美英等國的團體和個人救濟更須識別其背景,有反動陰謀者拒之,有進步作用者歡迎之。這些政策在中華人民共國建立後均陸續付諸實施。
新中國廢除了舊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取消了帝國主義者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又有計劃、有步驟、有區別地處理了外資企業和外國人在中國興辦或津貼的各種教育、文化、衛生和救濟機構,實現了中國基督教會和天主教會的自治、自養、自傳,這有利於鞏固新中國的獨立和自主權,並且為新中國同世界各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關係開辟了道路。
中長鐵路及旅順、大連的收回。沙皇俄國曾是侵略中國最積極的國家之一,也是迫使中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最多的國家。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宣布,沙俄政府同中國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律無效。當地旅順口在日本占領之下,1945年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關頭,為促使蘇對日作戰,最終戰勝日本,蘇、美、英三國達成帶有政治條件的《雅爾塔協定》,其中寫有“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的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複”一項,其含義是“大連商港國際化”和“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以及中長鐵路中蘇共管”等,雅爾塔會議對爭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有著重要作用,但這一聯合國重要會議竟不讓中國參加是違反國際準則的,其協定是蘇美兩大國在遠東互利,以犧牲中國為前提而達成的。在這個基礎上,蘇聯政府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將旅順租給蘇軍30年,即到1975年8月24日才能屆滿歸還,根據這個協議1945年8月蘇軍接受了旅順口日軍的投降。新中國成立後,蘇聯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條約理當失去效力。以旅順口為核心的2400平方公裏領土和中國長春鐵路的歸還即成刻不容緩、亟待解決之事。這不僅是出於政治、軍事、經濟的考慮,也關係到國家主權和民族的長遠利益。毛澤東主席1949年冬到蘇聯訪問,向斯大林建議,中蘇簽訂一項新的條約,以代替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蘇聯方麵表示同意。周恩來總理隨即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赴蘇參加談判。雙方於1950年2月14日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等文件。雙方聲明1945年8月14日蘇聯政府同中國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各項協定失效。